德之路

第2436章 巡洋艦規劃 1(1/2)

    謹記:說0丨6  Хīashυ丨6ом 以免丟失

    “其實,如果單純從性能上來的話,我認為滿載排水量萬噸上下的快速巡洋艦意義非常有限,這個級別的戰艦要求航速超過快速戰列艦,那麽就意味著這級戰艦的航速要在8節以上。當航速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後,每提高一節航速都意味著巨大的動力和造價成本,畢竟拉長的動力艙並不僅僅意味著更多的鍋爐和更強勁的馬力,同時還有相應的船體結構和裝甲防護。而這樣一級戰艦在麵對主力艦的時候夠不成任何威脅,我認為,如果可以的話,未來公海艦隊就不應該存在15寸以下主炮的萬噸以上戰艦。”希佩爾道。

    在希佩爾看來,如果是同樣的經費的話,造快速戰列艦顯然比造大型裝甲巡洋艦更好,比如6艘快速戰列艦的造價可能和10艘大新裝甲巡洋艦差不多,但是戰鬥力的話,後者肯定沒法和前者比。而且這場大戰中,德國人的思路不就是快速艦隊加輕巡洋艦嗎?用的好好的啊,當然,最後一戰中萬噸裝巡也為吸引對方的火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點是需要肯定的。

    “對於國來,他們可以走快速主力艦和輕巡洋艦的路子,這樣的效率是最高的,但是對於我們、美國人、英國人甚至是法國人和意大利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對於所有能稱為列強的國家來,任何一個其它強國的主力艦噸位一丁點的變化都會導致其它國家的警惕和不安。所以,如果大家不想把過多的資金都投入到無休止的軍備競賽中的話,那麽主力艦的更新將被限製的非常嚴格。”舍爾元帥道。

    雖然之前舍爾已經給希佩爾解釋了一下建造大型巡洋艦的必要性,但是希佩爾依然對這些性價比並不算高的存在表示了不滿。甚至試探性的想讓王儲改變主意。畢竟在他看來,未來的海軍軍備條約隻是猜測而不是已經發生的事情。

    “如果不其它的國家的話,單純從德國的角度來看,巡洋艦噸位和武備的上升是必然傾向。尤其是對於即將走向遠海的德國來,更是這樣。”蘇雄開口道。

    “我的艦隊長時間在印度洋地區活動,長時間的海上航行和戰鬥和我們在北海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人員生活問題和補給問題在整個戰鬥期間是非常嚴重的,人長時間處於封閉狹惡劣的環境會嚴重影響人員的士氣。而燃料、食品以及修補材料的消耗更是近海作戰無法相比的。當年,俄國海軍在遠征日本的時候,在士兵艙室中都堆放了煤炭,我們雖然沒有這麽誇張。但是一般出航的時候,我們的戰艦也都是超載的,即使這樣,依然不夠用。”

    “縱然在未來,我們的巡洋艦依然使用6寸火炮,如果以9門火炮為最低的標準,那麽為了對抗對方6寸火炮的穿甲彈,為了保證官兵有一個得過去的生活條件,以及較為充裕的續航力。那麽我們的戰艦也會達到8500噸以上。”蘇雄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