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之路

第1336章 風暴前夜(1/2)

    謹記:說0丨6  Хīashυ丨6ом 以免丟失

    191年月15日,火炮連續不斷的轟鳴終於緩緩拉開了戰爭的序幕,在俄屬波蘭的西麵和西南兩個方向,數百公裏的戰線上,奧匈軍團和承擔佯動攻擊的巴伐利亞軍團發動了今年第一輪攻勢!在火炮準備了1到個時之後,已經休養了一個冬的德軍踏著初春的積雪向著目標衝去。

    “德國人行動了,羅茲、托馬舒夫等地都傳來了求援電報,第三集團軍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最外圍的防線已經被突破,馬卡洛將軍已經開始逐次投入他的預備隊。”在華沙,俄國前線大本營的中,擔任總參謀長的博魯西諾夫向前線總指揮尼古拉耶夫上將匯報了最新的戰況。

    “我們來看一下沙盤,分析一下目前的情況。”尼古拉耶夫帶著眾人級部來到了巨大的沙盤之前,從沙盤上,眾人可以清楚的看到現在的形式,經過一個冬的整合,雖然前線的集團軍數量降低到了5個,但是每個集團軍的兵力都得到了極大的增強,一個集團軍有0萬上下的部隊,這在開戰之初是無法想象的。

    而造成這種形勢的原因,除了對方太強大,需要更多更高效的集中兵力之外,另外一個原因是,裝備優先,雖然集團軍的規模比之前普遍提高了6成以上,但是裝備數量並沒有相應的提升,如果依然保持原來的編製的話,那麽裝備會太過於分散的,火力集中化,是在重裝備密度不夠的情況下唯一的辦法,把大量應該配屬給下級單位的武器裝備抓到上級,以求在關鍵時刻打出一波決定性的攻勢,而代價就是,下級單位在和敵人同級對抗的時候會非常非常慘!

    目前,俄國5個集團軍部署的形式是這樣的,第一集團軍的防禦核心是東普魯士,這個集團軍的兵力並不強,大概隻有8萬人,但是在俄國人看來,卻是最安全鞏固的,因為這支部隊依托了開戰之前修築的防線,而且這裏雖然是平原,但是卻有不少樹林,容易通行的地方有要塞。依靠鋼筋混凝土工事和裏麵火炮機槍,包括博魯西諾夫在內的俄軍高層認為,這裏是安全的。

    然後沿著雙方邊界線部署的是第二集團軍和第三集團軍,其中第二集團軍兵力有5萬人,而且他們裝備較好,他們的位置恰好處於俄德對峙的部分,按照計劃,是用於抵禦馬肯森的東普魯士集團軍,以及部分巴伐利亞軍團。第三集團軍處於後世的捷克斯洛伐克邊境線附近,這支部隊兵力隻有0萬,主要作用是用於防禦奧匈帝國,因為奧匈軍團的戰鬥力表現的很差勁,所以,俄國人並不是很在意對手。兵力和戰鬥力略弱是肯定。

    逆時針環繞快一圈之後,在從盧布林到布列斯特以南地區,這裏是俄國人另外一個重兵集群,這裏整整集中了40萬俄軍,兵力處於俄屬波蘭地區5個集團軍之冠!而且裝備也是最好的,所有的師一級速射炮幾乎滿員,重炮的滿員率也在7成以上!這支部隊由庫羅帕特金親自指揮,甚至還配屬了專門的空軍,和俄國目前成以上的卡車反坦克炮部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