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之路

第826章 陷阱 3(1/2)

    謹記:說0丨6  Хīashυ丨6ом 以免丟失

    “是嗎?既然如此,那麽我希望這一快點到來。”作為皇家海軍的高級將領,雖然托馬斯沒幹過反破交作戰,但是對於一些原則還是了解的,比如,破交一方會選擇在最為繁忙的航線上動手。尤其是對於蘇雄艦隊來更會這樣,因為這樣效率往往最高,偽裝襲擊艦要防禦碰上對方的護航船隊和輔助巡洋艦,所以可能會在比較偏僻的海域伏擊落單的船隻,但是蘇雄沒有必要啊,甚至他還希望可以碰上對方的輔助巡洋艦。

    所以,反破交一方也肯定會將陷阱設在主要航線附近。而實際上,英國海軍的謀劃遠遠比托馬斯想的更多!實際上當蘇雄艦隊第一次出手後不久,英國人已經開始修改正常的航線了,現在從印度到亞丁灣幾乎沒船敢走。一般協約國的船都是從印度南下,沿著馬累、迭戈加西亞島、羅德裏格斯島然後轉向西麵,繞過毛裏求斯、馬達加斯加島南部,再通過非洲之角進入大西洋。

    從航程上來看,這固然饒了一個大圈,但是同時也增加了德國艦隊破交的成本,航線向東向南推移,德國艦隊自然也需要離自己的基地更遠一些。需要的補給也更多一些。但是這些都是表麵現象!實際上英國人這樣做最根本的原因是可以大致確定德國艦隊的方位!而具體手段自然不可能光靠偽裝偵察船!作為曆史上直到戰都在電子技術上保持領先的大英帝國,人家現在的無線電側向技術已經玩的很好了!

    沒錯,你沒看錯,就是無線電側向,這個貌似比較高深的東東在1戰中其實就已經大量應用了,曆史上英國人在1915年就開始在英格蘭東部地區部署無線電測向站。利用這套係統英國人可以對北海內的飛機和戰艦的無線電操作進行測向,英國人使用的是意大利馬可尼公司生產的一種貝裏尼-托西測向線,通過一係列鏈狀的測向站,英國人對於北海的掌控能力大增!

    而在這個位麵,當蘇雄艦隊開始在海上肆虐的時候,英國人也在印度洋上的島嶼上安裝這些測向設備,以便捕獲德國艦隊和美國偽裝補給船的位置信息,而協約國船隊走的航線都經過這些島嶼的周邊地區,所以,這讓英國人通過無線電捕獲德國艦隊的概率大增!

    雖然蘇雄艦隊做的很好,在雷德爾的要求下,艦隊通訊頻率經常變換,同時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發報。但是所謂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艦上的無線電設備又如何可以和陸基相比?所以英國人通過無線電技術和偽裝偵察船,在一些時候還是可以捕獲到德國戰艦的行蹤的,雖然不能穩定跟蹤吧。

    而現在,英國人的計劃已經到了最後關頭,他們隻需要捕捉一艘準備去補給的美國偽裝補給船,然後獲得最近幾的聯絡方式、密碼本以及知道補給的海域就可以了!而現在,至少有個捕獲隊正在印度洋上行動。

    每一個捕獲組有兩艘船組成,這兩艘船都是用高速民船改裝的輔助巡洋艦,最大航速一般在15節左右。其中一艘輔助巡洋艦裝備了8門6寸炮和一定數量的型火炮,還有魚雷,這種輔助巡洋艦被稱為a船,輔助對付可能出現的輔助巡洋艦和截獲美國人的偽裝補給艦。而b船本身沒有強大的武備,但是卻有完善的電子設備,其中有多頻段無線電接收線、貝裏尼—托西無線電測向係統,以及電子幹擾設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