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又是我拯救世界

第3章 小木正日(2/2)

    他們打算招木去美國,美國人打的一手好算盤,他們雖然沒有進行過“保存物”的研究,但是他們可以用別饒,戰敗後的日本自然是同意,木正日對此冷笑,但是卻也不敢違背,或者陽奉陰違。

    木正日愛日本,那個年代的日本人幾乎沒有不愛國的,他不希望自己的研究被美國人奪去,美國人也不傻,他們也怕木陽奉陰違,所以對木的家人很好,另一方麵也以此為迫,逼木就範。

    木正日妥協了,他是否留了手不得而知,但是美國人心滿意足的離開了,可想而知他們必定也在其他國家幹了這些事情。

    美國人才是最後的贏家,或許他們沒有在繼續大規模研究,但是隻要保留之前的數據,然後規模投入研究也絕對是世界領先,而國內目前幾乎已經斷絕這方麵的研究了,隻有幾個研究室。

    歐洲那邊情況不明朗,不過也絕對好不到哪裏去。

    美國人應該和木達成了什麽條件,總之李沁和北藤原正,在日本的生活並沒有什麽阻礙,美國人甚至還投入了一些資金在日本建立一個研究室,一直到現在它依然存在,或許並不受重視,但這是現今唯一存在的國家直接注資的保存物機構,這些暫且不提。

    繼續回木正日一家,北藤原正和木琴一共育有三個孩子

    ——北藤甘,北藤原地,北藤蔓。

    大兒子北藤甘選擇經商,好像有些成就,二兒子北藤原地投入實用科技領域為日本輕工業做出來不少貢獻。

    或許他們才是對的“保存物”沒有任何意義不過我們現在重點講林昊的奶奶,北藤蔓。

    她是亞洲最後一位擁有地位的“保存物”研究學家,眾所周知女性在科研領域一般處於劣勢,但至少在“保存物”領域,她或許是當時的第一人。

    她是美國駐日本研究結構的首席科學家,事實上那個時候所有的“保存物”科學家都在哪裏掛牌,美國人對他們態度很好,但是卻極少注資,畢竟他們也怕被和二戰時各國一般被“保存物”研究拖累。

    但當時的“保存物”還比較受重視,至少他們有能力從世界各地聚集“保存物”進行規律研究和內部紋理考察,從對“保存物”破解使用角度來講這至關重要。

    研究方麵暫且不提,北藤蔓和當時研究所的上司日久生情,最後結婚生下了林昊的母親。

    她的上司是個美國人,研究所的管理人約翰.墨爾本。

    年近30的北藤蔓和約翰結婚,隻生下了一個女兒,那就是林昊的媽媽,約翰.海思。

    海思5歲之前在日本生活,後來隨著美國人也越來越不重視“保存物”研究,北藤蔓也越來越自由,後來在海思5歲之後海思隨母親搬到了條件更好的美國。

    美國是個政商相通的國家,約翰.墨爾本回國後順利申請了提前退休,他那時已經40歲了。

    然後就一邊領著退休金,一邊開始創業,那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年代,隻要膽子夠大到處都是黃金。

    而當時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前期,於是約翰就將目光移向了中國。

    那年,海思7歲,她第一次來到中國。

    (本章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