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82

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前路艱難(2/2)

    別的不說,在這個時候,中國的科研基地能夠拿出來如此多的錢來專注地做一個事情的公司少之又少,他們主要都是拿來主義者,這些人認為,中國的發動機哪怕是研究出來了,也是和國外的發動機有很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並不是幾年時間就能夠追趕上去的。

    所以,他們寧可和國外的車企進行合資,直接拿來國外先進的發動機,拿來外國人製造出來的那些個零件,也不會去考慮自己拿出來錢來研究這個方麵的東西。

    這個上去雖然不能說是全部,但是,卻是代表了這個時候大多數中國車企的想法。

    發動機當中最艱難的地方是主體的氣缸,這種東西大部分都使用金屬澆鑄成型,其中過程還分為高壓鑄造和低壓鑄造。

    中國的鑄造技術在這個時候和國外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的,鑄造的工藝基本上還沿襲著一些古老的操作,現代的高科技的東西很少。

    在金屬進入模具以後,降溫降溫凝固過程中殘餘應力、排氣、脫模劑噴淋等導致缺陷的發生,缺陷降低了成品率,而且嚴重影響壽命,因為金屬疲勞最怕缺陷。

    這個是一個比較大的原因,另外就是,金屬材料自身的品質要求亦極高,一般是鑄鐵或鑄鋁,高品質的澆鑄原材料我們國內的技術還很落後。

    雖然中國在這個方麵都進行過科技創新,進行過多次的改良和提高,但是,還是和國外有著相當大的差距。

    用於航天技術方麵的材料,都是屬於國家級的保密東西,一般的企業是拿不到這樣的一種技術和材料的,而且隻是適用於小範圍的科研還可以,大量的產出相當困難。

    另外就是壓鑄模具和壓鑄機,這個時候世界頂級的機器在日德,之後是意大利,再後是其他。

    模具要精密,耐用,適應自動生產,不能說鑄造了幾個模具就斷了、漏了,再或者隻能人工看著掌握火候那可不行。

    在中國,一般企業都是屬於密集型的企業,而且基本上都是老的員工帶新的員工,老一輩人還總有著一種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想法,一些好的技術和經驗,往往到死了都不傳授給徒弟,這樣也是製約了中國很多方麵的發展。

    像忠信公司能夠購買到高品質的車床,磨床和鏜床等等好的東西,但是,能夠使用明白這樣高品質車床或者是磨床等等的人員就是一個問題。

    而且,還有這樣的一個問題,這種生產出來的發動機是要大量生產的,而不能受到這些東西的一種製約。

    活塞要在缸孔中千萬次的來回運動,其誤差要求極高,其壁表麵加工要求一種工藝,叫做珩磨,保證缸孔表麵耐磨而且還能附著一層油膜保證密封性能。

    珩磨如果弄不好,缸孔哪怕彎那麽一點點,活塞千萬次的運動便會加速發動機的老化,所以,想要搞出來符合這個時代水平的發動機是真的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