贗太子

第四百四十四章 延遲消息(1/2)

    順安府·十月

    此時昏,堤用大條石砌,在河堤上望去,水流洶洶而來,在堤上激起水花,又無可奈何退去。

    而水氣隔堤過來,與風掃過堤外農田。

    蘇子籍踏著台級登上土堤,居高看一看地裏補種的冬麥,已經長出一些青色苗兒,雖種的時間稍早一些,但長勢尚可,想必明年不會顆粒無收。

    “到時收成少些,應該也在百姓可接受的程度。”見一個個與自己見禮的農人神色還算安定,蘇子籍暗鬆了口氣。

    民生漸安,沒有因之前潰堤引起的洪水肆虐而出現大問題,這就讓蘇子籍覺得這段時間的賑災沒有白費。

    往回走時,跟著的岑如柏感慨,:“公子,洪水後還能這麽快就民生漸安,這其中,有大半的功勞,都是因您一人啊。”

    不是公子在堤壩合上次日,就讓人開始有條不紊的賑災,怕是後續不會這麽平穩度過。

    公子提出了以工代賑,等於官府付糧食給重建家園的災民。

    哪怕是孤兒寡母,但凡能動,都能找到一些輕省的活,讓他們可以付出勞動,來得到糧食。

    藥湯更是每熬得濃濃,去分給災區的人,讓防禦洪水後的疾病。

    洪水過的地方,蘇子籍令人傳播謠言,是蝗神死了,惡魂不散,燒開了水才能喝,岑如柏開始不解,可看得分明,隨著時間推移,很多地點在洪水後都發了疫病,在順安府這裏極少出現。

    原本如臨大敵,覺得在洪災後可能會再迎來災區瘟疫頻發,借故逃離做事的官吏,全部在事後被蘇子籍該嗬斥的嗬斥,該換掉的換掉。

    這樣的雷厲風行手段,讓岑如柏也十分佩服。

    蘇子籍聽了岑如柏的話,隻是搖搖頭:“其實還做的遠遠不夠。”

    在上一世,遇到災情時,各方可要遠比這世界的官府動作迅速多了。在賑災方麵,更是有著成熟的應對程序,不像在這裏,遇到這種水災,朝廷最多派人搶險,解決了水患的根源,根本就不去賑災。

    但真正的土著如岑如柏,不能理解自家公子的這種“謙虛”,笑著:“公子您可是過於謙虛,我敢擔保,您以工代賑的這辦法,若是上書給陛下,一定能讓陛下龍心大悅。”

    這個蘇子籍沒有反駁,卻歎著:“其實以工代賑,早就有之,隻是不能普及,更不能形成傳統。”

    “關鍵是錢!”

    見岑如柏尚有些迷糊,蘇子籍扳著手指。

    “第一就是朝廷本身收入有限。”

    為什麽無論是前朝,還是本朝,都沒有什麽賑災的習慣?自然是因全國各地年年都有各種災情,有些地方甚至時不時就會來一場,次次都賑災,朝廷哪裏有這麽多銀子?

    “第二就是強幹弱枝。”

    岑如柏立刻懂了,各省各郡縣,都得解銀上交,地方上其實沒有多少錢,偏在這種事情上,朝廷把責任扣在地方上,地方官府有錢就去賑,沒錢就閉嘴、自認倒黴,想從朝廷求得銀子,很難。

    而能有銀子賑災的地方官府,又能有多少?同樣不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