贗太子

第一百零六章 理真文老(2/2)

    審完題,蘇子籍笑著:“論諸科表,其實本質是和詩賦、帖經、墨義這些基本功一樣,是公文的基本功。”

    “要是沒學過,或學的不精,很難弄,錯漏百出,要是精了,寫起來就幾乎不耗腦子,幸虧我還算精通。”

    蘇子籍就全心投入進去,為了謹慎,還是先用草稿,總共七種公文格式,刷刷就寫完。

    仔細對了一遍,發覺並無錯漏,就登錄到了正式卷麵上去。

    吹了吹墨,見墨幹透了,才疊了放好。

    “第二卷是論史、論策二道。”

    “論史,就是對曆史的評論,論策,就是對現在發生的事的評論,可所謂古今盡述。”

    “又是專門的拉分題。”蘇子籍眉一挑,就了解官方的用意。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可以是寒門能突破社會階級的唯一渠道,因此大凡有點錢的人家都支持子孫讀書。

    可是朝廷每年隻需要一二百空缺,就得篩除大部分人。

    “公文是看基本辦公能力,總不能取了什麽都不會的讀書人。”

    “史、策二道就是考基本的決策管理了。”

    “史還好,曆史已經確定,主要的是緊扣官方的忠勤二字就脫不了題,策就是問怎麽樣辦事。”

    “隻會喊著,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怕是都在策論上露了怯,露了醜。”

    “隻是,還是問策治河?”蘇子籍真正驚訝了,記得上次也是這題,聯想到了南方多雨,多水災,不由皺眉。

    不過這時不容多想,蘇子籍的實際行政經驗也不多,但前世看過有關方麵的論述,都是後人總結的經驗,這時隻要用上一二就可以。

    “的確是用上一二就可,科舉最重要的,還是經義五道。”

    “要是有愚蠢的人,自作聰明,在史、策二道出了大彩,掩蓋了經義,就可能被歸到了隻幹事不升官的濁吏之屬中去。”

    專業人士從來難升官,這是古今定理。

    而且這種幹實事的才能,最容易受到嫉恨,因此不宜鋒芒,隻要表現出自己有幹實事的潛力,不是袖手談心性的迂人就可。

    蘇子籍有此心得,自然對主題把握得十分準確,而且四書五經學到了1級,所謂的理真文老漸漸領悟。

    新手經常引經據典,堆砌辭藻,這種隻能在府試(秀才)中存活,到了省試(舉人)中就會被盡數淘汰。

    曆史上多有年少中得秀才,一輩子考不了舉人,就是根本沒有轉過這個彎。

    舉人文章,講究的就是行文的精悍洗練,要是達到了增一字嫌其累贅、減一字達意不確的程度,就是進士翰林之境。

    應題(不離題)、合道(符合四書五經及官方大旨)、引韻(引經據典非捏造)、理真文老(一字不多一字不少)。

    蘇子籍恍惚之間,竟若有所悟,似乎對四書五經又進了一步,這時不及細查,下筆有神,將二題草稿做好,已經是中午。

    頓覺全身疲倦,連忙把兩張肉餡餅撕了吃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