斂財人生[綜].

1337.重歸來路(15)三合一(2/5)

    藥是防止有個意外類似於肚子疼之類的病症的,肉幹是為了充饑的,酸梅是沒了解渴的,薄荷糖是為了去嘴裏的味的。

    因著都是前程可期的人,又都是讀書人,所以,沒有搜檢那一套。大庭廣眾之下考試,弄不了假的。

    早早的到了宮門外,好些人都已經站在那裏等著了。那個‘李兄,來的早啊!’這個‘王兄,彼此彼此。’這個‘張兄,一定能拔得頭籌。’那個回應‘豈敢豈敢?’

    聽的出來,都挺興奮的。

    不到點四爺不下車,在車裏又眯了一覺,到大門那裏有動靜了,有人出來要勘驗各自的身份,然後放人進去了,四爺才起身,用濕帕子擦了臉,從車上下來,原地動了動,活動了活動,才湊了過去。

    所有的流程,都是別人如何,他也如何。沒有被特殊照顧的痕跡。

    進了宮門,在保和殿的門口,站著等著吧。

    從黑等到蒙蒙亮,再等到東邊露出紅光,一輪紅日要躍出地平線的時候,鞭聲才響起。保和殿的大門這才咯吱吱的打開,有禮部的官員高升唱著‘吉時已到’之類的話。才有禮部的官員和太監過來,領著眾人朝裏麵去。

    這個進去之後的座位,也不是隨便坐的。門口的太監,隨機的發放號碼牌。不走到這一步,都不會知道會坐到哪裏。完全是隨機的。

    四爺的位置也算是中規中矩,不靠前,不會坐在皇帝的眼皮底下,但也不會靠後或者是角落,叫人注意不到。就是正中間的位置。

    一個一個長條的案幾,然後每個案幾搭上一個的圓凳。案幾上是筆墨紙硯一套的東西。

    等人都坐好了,主考林如海連同六位副考這才一腳踏進來。考生給監考見了禮,那邊鞭聲又響了,響了九聲之後,聽到唱喏聲皇上駕到!

    得!這又得起來等著,等著皇上進來,然後升了禦座,這又給皇上行禮。

    跟著皇上一起來的,還有幾位連同朝裏的大臣。

    這眼看更漏的時候要到了,又是九聲鞭響太上皇到了。

    四爺就眼見了,正隆帝從座位上起來,然後有太監就機靈的又搬了一把椅子來,側放在東麵。

    然後四爺又隨著大溜跪下,恭迎太上皇。

    這個過程,他真是想抬頭看一眼的,差點都遏製不住這種急切。直到那邊太上皇坐在了中間的椅子上,正隆帝坐在東麵放著的新搬來的椅子上,那邊太上皇叫起了,四爺才跟著起身,然後順便抬眼看那麽一眼。

    可這隻一眼,也叫他的心狂跳不止。

    這時候,他真的隻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冥冥中自有定數。

    當年,皇阿瑪廢了二哥,如今,二哥又叫皇阿瑪成了太上皇。

    是這麽yi a事嗎?

    是親人,偏又不是親人的人,四爺的心慢慢的一點一點的平複了。

    坐下去,誰都沒有廢話。被卷起來捆成一捆的shi juan就下來了。

    然後是心無旁騖的讀題、審題、思考,順便研磨。

    他熟悉他的皇阿瑪,也了解他的二哥,如果影射到這裏,那麽除了身份不一樣之外,是不是興趣喜好之類也頗為相似呢?如果是這樣,那麽他們的思維模式,對問題的看法,自然也應該差不多才對。

    如果是這樣,那麽隻論考試的話,就不能夾雜進去自己太多的觀點。文章裏的東西,必然得有能打動太上皇的,也得有能打動正隆帝的。

    而這次的考題,竟是針對海禁的。

    靖海侯從西海沿子內遷都城,就是一個信號。當然了,靖海侯府為了保全自己,必然是極力促成此事的。

    是!沿海不安穩,朝廷裏又拿不出銀子來靖邊。海禁,短期內可暫保太平。

    若是長久下去,這必然又是一個封疆鎖國的政策。

    所以,四爺取了個折中的辦法,分為短期和長期政策兩部分。認為十年內,暫時的階段性的海禁是可行的。而從長遠來,利用這十年,整頓海防,建造堅船利炮,訓練海師才是長治久安的辦法。

    太上皇年紀大了,必然是主張海禁的。但這個口子開了,將來正隆帝想要開海禁,就必然要推翻太上皇的旨意。這中間又有很多扯皮的地方。

    四爺的文章,把兩頭都給兜住了。這是考官最喜歡的文章,沒有之一。

    因為看文章然後選拔良才,這文章的傾向,何嚐不是考官的傾向。這跟逼著考官站隊是一個道理的。

    而四爺的文章,又有理有據。加之,太上皇和正隆帝如今都知道宮裏的那套泥雕是出自此人之手。那麽對於一個精通奇巧之技的人來,這什麽堅船利炮之類的東西,他能出來,必是有幾分把握能做出來的。哪怕是這麽一個構想,也是值得一試的。

    任何一個帝王,都不會想著偏安一隅。

    如果有更好的辦法,誰不想海內外來去的馳騁。文章末了四爺所描繪的畫麵,沒有一個帝王不動心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