斂財人生[綜].

第1006章 悠悠歲月(23)三合一(1/5)

    悠悠歲月「」

    一巷子的人都往出跑, 哎呦!金家這老爺子沒了?

    本地的風俗怎麽的:喜事要請哩,白事要到哩。

    是家裏有喜事的時候,提前十半月的,主動上門, 一家哪怕就送一塊糖呢, 叫人知道你家有喜事, 是某某, 然後告知大家一聲。這被事主請上門的人, 到時候該幫忙的要幫忙,招待的親朋, 端茶到水等等, 都是這些來幫忙的鄉鄰在支應。那沒被通知的, 即便知道了也不會主動去,禮金也就不用給。有時候主家不心遺忘了誰, 這就算是把人給得罪了,過後人家起來還得是事主的不對,沒把人往眼睛裏放。其實不被請的人不用幫忙,算是省力了。不用掏禮金,更是省錢了。但就是這樣, 人還是心理不舒服。這就是所謂的麵子。但反過來,要是家裏出了白事,那性質就不一樣了。聽到消息的, 覺得跟這家多少有點交情的, 你要是不主動上門幫忙, 那就是你做人不講究。

    因此上啊,一聽號喪的,得了!啥事也都放下吧。先幫著處理這位金家老禍害的身後事再。

    金老三回來了,乞丐似的哭著喊著進門了。

    本來一個人嚎的,結果金大嬸一聽三兒子的聲音,探頭一看三兒子的德行,跟著也哭出來了:“你個癟犢子……走了也不一聲……你你怎麽就舍得下……”

    趕來的桃花娘和宋大嬸就納悶呢?

    心這孟大蠶失心瘋了,就算是老爺子走了,你也不能跟罵三孫子似的罵你公爹吧?

    叫人聽見了好家夥,可還得了。

    兩人沒進門呢?

    金西梅就從家裏一身孝服出來了,邊往這邊走還邊:“老禍害了,禍害到現在就行了,還要再禍害幾年?死了是享福了,有啥可哭的?”

    這都啥人啊?

    金家頓時就亂糟糟的一團,金老爺子在裏麵聽見了,就笑,這要是自己真就死了,其實身後事也就是這樣的。

    老禍害了!活著幹啥呀?

    死了是享福了!這話大概是對的吧。

    林雨桐正上班呢,結果人家來了,趕緊的回去,你爺沒了。

    沒了?

    林雨桐亂了一瞬才想起:“是不是我三哥回來了?”

    “啊……看見老三了。”這人就這麽了,“快點回去吧,老三哭了一路了,屋裏都哭聲一片了……”

    估計是婆婆哭了。

    林雨桐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金家老三到底去哪兒,這個金家人沒往外,就怕這癟犢子又是去幹偷雞摸狗的勾當的,到時候事發了再聯係到他身上。所以這中間的種種事情,別人並不知情。

    所以人家老爺子沒了,她並沒有往心裏去。

    但同事不知道啊,這個催那個催的,趕緊的,去吧,老人的事要緊。

    這還沒法解釋了。

    行吧,先回去瞅瞅吧。

    到了新院子這邊,四爺也已經回來了,抱著清寧,手裏拎著籃子正要出門。

    籃子裏是老太做的壽桃。她一直是個細致的人,如今沒幾個做壽的,但老太就記得,今兒是金家老爺子的生辰。昨兒就專門用麵做了壽桃饅頭,就打發一家三口回去,給老爺子過壽去。

    隔壁金老二也出來了,騎著自行車帶著抱著孩子的英子,招呼一聲:“跟上,我們走前麵了……”

    然後兩家人騎著倆自行車往老宅趕。

    結果一進巷子才發現巷子裏進進出出的人挺多,遠遠的就有人招呼:“老二老四,快點!等著你們燒倒頭紙呢。”

    嗯?

    到了地方,林雨桐和英子從自行車後座上跳下來,四爺和金老二兩人把車裏一扔就往裏麵跑,結果,我的啊!

    這老爺子真的就這麽等到他三孫子回來,然後兩腿一蹬,真就這麽走了。

    今兒還是他的生日,也成了死祭了。

    真是會選日子啊。

    老爺子這麽大的年紀了,第四代這不是都有了嗎?

    真沒誰能真心哭他一嗓子的。

    這回的喪事,是金老頭辦的。他了,他爸他媽,不管怎麽著,當兒子都得辦一個。要不然到死心裏都不安穩。能給父母辦喪事,本身就是一種孝道。

    這話一,沒人爭搶。

    這種事有錢就按照有錢的章程辦,沒錢就按照沒錢的章程辦。哪裏的黃土不埋人呢?

    那隆重程度肯定是不能跟四爺辦的時候相提並論的。那些單位來走禮,也都是五塊這個樣子的,其餘的都是放在信封裏單獨塞了林雨桐了。根本就不走禮房的賬。

    李仙兒就看見林雨桐穿著一件呢子大衣,這個偷著一塞,她往大衣裏麵的暗兜裏一揣,好家夥,鼓囊囊的那得多少錢喲。

    她挺著大肚子,預產期就在這幾。跪拜守靈這事壓根就不用她。隻坐在一邊看灶上炸了豆腐出來,拿油炸的豆腐片吃,一片接一片的嘴一點也不停。

    有老太太當初的喪事趁著呢,金老頭不想湊活的辦。一直以來都是男尊女卑,連帶的喪禮的製式都有體現。所以,想不叫人道,給老爺子的喪禮規格就得往好的弄。從穿戴到棺槨,再到吹打的嗩呐隊,以及席麵酒水等等。

    反正算下來,收的禮金都搭進去,還得貼補上不老少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