斂財人生[綜].

917.重返大清(22)三合一(1/5)

    重返大清()

    四爺手裏拿著一厚遝東西,不時的抬手按了按太陽穴。

    這東西是弘旺送來的。前因後果, 弘曆和弘晝都分別過了。他是怎麽也沒想到去江南的那三個直接從李煦身上下手了。

    李煦是誰?

    李煦在江南整整三十年。三十年, 官場上來了走,走了來, 唯有他跟曹寅是鐵打的,基本就沒動過地方。這兩人跟先帝是什麽關係呢?江南富庶,先帝想要了解江南的情況, 用的就是他們。他們是有密折奏報權的。奏報的內容無所不包,大到江南官員的執政情況,到氣菜價米價, 就是先帝放在江南的眼睛。

    要論起對先帝的忠心,李煦曹寅沒有什麽可指摘的。三十年來江南沒出大亂子, 就證明對先帝的話至少又九成都是真話。而先帝對二人也是盡力維護, 欠銀多了,先帝給兜著,一邊暗地裏叫兩人還錢, 但麵對朝臣,還想辦法替兩人周旋。曹寅死了,死在先帝前,如今是人死賬消。後人又不濟事, 要是姻親故舊都倒下了,也是敗就敗了。

    而李煦沒死, 沒死就得受著。

    他其實真沒想這麽快動李煦的, 這家夥的肚子裏, 裝著三十年江南官場的黑料子,一旦動了,翻騰出來的東西恐怕一般人都接不住。一牽扯一大串,枝枝蔓蔓的,人多了去了。人多案子多,事情多帳難算。後續的處理是個大麻煩。不用想都知道,一旦翻賬可翻出來的都是先帝朝的舊賬。那時候的舊賬裏,有多少事是自家這些兄弟沒插手的?

    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就是這個。

    可如今這些愣頭青哪裏都不碰,竟然真的就去碰這個硬茬了。

    其實李煦的問題根本就不用查,這都是心照不宣的事,不動總有不動的理由的。

    現在怎麽辦呢?

    “先抓人吧。”材料整了這麽一大串,光是有名有姓的官員好幾十個。辦吧!

    四爺叫人擬旨,想了想還是算了,親手寫了聖旨,吩咐蘇培盛,“叫李衛進宮一趟。”

    李衛來的時候四爺和林雨桐正在吃飯,四爺沒叫避嫌的見了。

    這也是林雨桐第一次見李衛,李衛可不是電視上演的那麽斯文俊秀,相反,此人人高馬大,瞧著身高都有一米九的樣子,臉上還帶著麻子。不過這位確實沒有什麽顯赫的家世,但也不是什麽四爺的身邊的奴才,他家的家境稍微富足一些,官也是捐來的。不知道怎麽鑽營的,捐的官最開始都在兵部混了個員外郎,沒兩年又出任戶部郎中。那時候先帝還在位,四爺監理戶部事務。但一個皇子王爺,一個的郎中,八竿子打不著的。後來收繳欠銀,同為監理戶部的八爺私下裏吩咐,可以一千兩銀子收取十兩的平庫銀。當然了,美其名曰是平庫銀,還不就是給下麵辦事的這些人找的外快嘛。李衛當時什麽都沒,隻是寫了個大牌子,上書‘奉八王爺命收取平庫銀’,沒羅列怎麽收取,但根本就不用羅列,這一行字的威力是無窮的,剛貼出去就被人報到八爺那裏,八爺隻得擺擺手作罷。碰上這麽個不按規矩出牌的混不吝,你認真你就輸了。他是沒認真,可四爺認真了。私底下見了李衛,這位多機靈啊,馬上順杆爬。奴才奴才的就開始自稱了,一點也沒把他當外人。從此,四爺在戶部就跟多長了一雙眼睛似得,誰都別想鬧鬼。

    起這個李衛,四爺就,這人未必得一定要有多少文化,一要心正,二要會辦事。這兩者兼得,想不成事都難。

    四爺上台之後,李衛就被安排在了直隸做了驛傳道。驛傳道是個什麽官呢?跟河道、糧道有些類似,往常,這個驛傳道都是由當地的其他官員兼任的,可見其根本沒想的那麽重要。可這麽一個位置,四爺偏偏放了這個一個信得過的親信,再結合四爺新登基的情況,就不難猜出為了什麽。驛傳道是做什麽呢?就是走驛站的來往書信和奏折。李衛當這個官應該是隱在暗處替四爺看著京城的動向。一旦有異動,這驛站不可能沒有動靜。

    等自家的四爺來了以後,一直沒用這個人。每每收到折子,四爺還跟林雨桐總是念叨這個人,按照記憶裏的東西,四爺對這個人還是很喜歡的。

    因此這邊李衛一行禮,林雨桐就叫張起麟去將人扶起來,“還沒吃飯吧,坐下用點。”

    四爺叫人人家進宮那人家肯定是不敢耽擱的,哪裏管人家吃飯了沒。

    “怪我。”四爺指了指邊上的椅子,“坐下用一些。”

    蘇培盛就趕緊給盛米飯。

    李衛饒是膽大,這會子也驚悚的很。這就跟到莊戶人家似得,女主人來一句,“大兄弟吃了沒?吃點吧!正熱乎呢。”

    可這話的不是村婦,是皇後娘娘。怎能不叫人覺得驚悚。

    手忙腳亂的謝了恩,等坐下了一瞧桌上四菜一湯,這也忒簡樸了。今兒回去就將自家的菜色改了,也別幾葷幾素了就兩菜一湯得了。這麽想著,就沒那麽局促了。該吃吃該喝喝,半點也不矯情。米飯扒拉的呼呼的,四爺時不時的給夾個菜。這位連著吃了五碗才罷手。

    這個實誠勁,真是沒拿自己當外人。

    吃完飯,四爺指了指一邊,兩人過去坐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