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綠茵

第四〇九章 哈勃之外的遙遠(1/2)

    卓楊和克林斯曼都沒有徹底把話說死,也沒有直接交鋒造成翻臉,似乎給一切都還留著活扣。

    克林斯曼這樣做好理解,他雖然傲氣,但年紀大了自然有一點為人處事的世故,把卓楊得罪死對他沒有任何好處,而且卓楊目前在德國足壇的影響力也足以令他忌憚,他並沒有招惹卓楊的絕對底氣。

    年輕氣盛的卓楊沉默不語,則是受了姐姐和拉伊奧拉的勸說,做人留一線,說話也留一線。卓楊可以不在乎克林斯曼和德國國家隊,但他不能不在乎這兩位,對自己人的話他總是還能聽進去的。

    和克林斯曼都沒有把事情做絕,但峰回路轉的希望還有多大?誰也不知道!

    .

    相對於德國媒體上的暗流湧動,中國國內新聞界在卓楊一事上則有些氣氛怪異。

    這種怪異從卓楊摘取歐洲金球獎的那天就開始顯現了,因為從那一天起,整個中國足球界,都突然意識到卓楊距離中國足球是如此遙遠,遙不可及。這種遙遠是一種心理上的距離,也是身份上的差異。

    直到卓楊領獎的前夕,各種消息已經塵囂甚上,但國內還是恍惚和不敢相信的,中國球員拿下歐洲金球這是比中國國家隊勇奪世界杯更無法令人相信的事情,隻會存在於球迷的調侃和段子裏,而絕不會出現在現實中。

    可這件事真的發生了!

    金球獎讓國人終於明確意識到卓楊徹底遠離了中國足球,去勢迅猛。常年在歐洲采訪的中國足球記者們,在和其他聯賽的球員教練們打交道時,明顯查覺到在受訪對象眼裏,卓楊更多是一名德國球員,土生土長的德甲球星。而在五大聯賽中與中國聯係最緊的德甲裏,記者們更是感覺到,不經別人提醒,德國足壇沒有人會把卓楊當成中國球員。

    柏林赫塔主教練法爾考·戈茨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他評價中國球員時完全把卓楊撇開在外,根本就是下意識的,因為他壓根就沒把卓楊當成中國球員。

    如此一來,歐洲金球獎和中國有什麽關係?又和中國球員有什麽樣的關係?大肆吹捧報道也不好,默不作聲也不行,怎麽都會尷尬。就連親卓楊的媒體報道此事都是隻陳述事實,並不敢過多去煽情和評價,否則讓憤青球迷懟上一句:和你們有個屁關係!那該怎麽辦?

    所以國內媒體上報導的轟轟烈烈,但給人感覺就像在報道舍甫琴科或者羅納爾迪尼奧一樣,熱烈而並非與有榮焉,慶賀但卻愧於為之驕傲。

    而且卓楊在金球獎和世界足球先生兩次現場感言時,全程英語發言,沒有說一句中文、沒有提一句中國,這也讓國內頗有微詞。卓楊用英語發言,用德語和法語在台上和別人打趣,卻始終沒用中文發言感謝誰誰,這在中國的政治正確上是一件大事,大是大非的事。

    卓楊為什麽這樣呢?——忘了!

    周圍都是些老外,又是老外主辦的場合,用英語發言自然而然,他根本沒去深琢磨這件事,就像回到西安他自然而然就會去說中文一樣,根本不是在刻意表達什麽。

    在理性的媒體和球迷看來,中國足球有何理由去要求一位金球獎先生效忠?有什麽資格能得到金球獎先生的癡心無悔?還有更多恨鐵不成鋼的球迷,則因愛成恨——當然,這種恨不會是衝著卓楊而去。恨到極致便是心理逆反,他們堅決反對卓楊加入中國國家隊,因為那支球隊不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