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綠茵

第〇七六章 米蘭達的瑪祖卡(1/2)

    出乎意料,卡爾·諾曼教授並不在大學裏,老文青去了奧地利他當院長的那個薩爾茨堡音樂學院,這也怪卓楊想當然的沒有提前電話聯係一下。撓了撓頭,他夾著論文轉身去了阿裏·瓦迪教授那裏。

    卓楊現在在漢諾威音樂大學所有學生裏身份十分特殊,鋼琴係大學生第一人不算什麽,他的特殊體現在可以隨時前去打擾阿裏·瓦迪教授。其他人,甭說是學生,就連大部分教授想要拜訪瓦迪大佬都要提前預約。

    卓楊來找瓦迪教授不是想讓指點自己的論文,他的導師是諾曼,找別人指點顯然是不合適的,哪裏都有明暗規矩,這些卓楊都懂。實際上,別說是論文,卓楊和瓦迪爺爺在一起,連音樂都幾乎不談,一老一小時常天南海北胡吹亂侃。

    卓楊給瓦迪爺爺講足球,講在足球裏遇到的人。瓦迪爺爺給卓楊描繪他人生中見過的各種軼事,講他年輕時遇見的姑娘。

    八歲那年的秋天,小瓦迪每個下午都會偷著溜出家門,在街角或公園裏和一個七歲的小女孩一直玩耍到天黑。那個可愛的猶太小姑娘總會給他帶一些自己家烘焙的蛋糕或是曲奇。然而,還沒等他記下小女孩的名字,小瓦迪一家就不得不在納粹的陰雲籠罩之下倉皇逃離奧地利,一路向東逃難去到了遙遠的中國上海。

    十五歲那年,少年瓦迪開始在西雅圖學習鋼琴,在那裏的鋼琴課上他展露出卓絕的音樂天賦。鋼琴課上有一位不愛說話的女孩子,她總是喜歡偷偷遞給他一朵小小的蝴蝶蘭,或者一朵黃鶯。直到他離開這裏要去紐約在名師指導下深造的那天,不愛說話的女孩突然吻了他,然後便轉身跑開了,那一次是少年瓦迪的初吻。

    二十六歲那年,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青年瓦迪輕輕合上鋼琴的搖蓋,他回到了以色列,去為自己的祖國而戰。年輕的炮兵裝填手阿裏·瓦迪在埃及空軍的空襲中受傷,他躺在耶路撒冷醫院的病床上,漂亮的護士米蘭達精心護理著他,每天都會親吻他的額頭,美麗的眼睛和他深情對視。米蘭達和瓦迪相愛了,可還沒等他從病床上起來,米蘭達就被調去了特拉維夫,兩人匆匆一別。此後阿裏·瓦迪尋找了很多年,卻始終沒能再見到心愛的米蘭達。

    三十五歲那年,漢諾威音樂大學講師阿裏·瓦迪依然單身,他時常在琴聲的冥想中回憶起留在自己心底的三個姑娘。

    四十歲那年秋天,世界著名鋼琴家、指揮家、作曲家、阿裏·瓦迪教授在布達佩斯被朋友拉著去相親,乍一見麵,他和米蘭達都愣在了原地,繼而相擁而泣。

    新婚之夜,米蘭達給丈夫講起了自己的故事,講她怎麽從美國回到了以色列,又怎麽成為了戰地護士,講她小時候怎麽和家人從納粹的集中營裏死裏逃生。

    米蘭達講起小時候在維也納,她每天給一個小男孩偷著裝些蛋糕和曲奇;講起在西雅圖學習鋼琴時喜歡上的一個少年,她給少年送了很多紫色和黃色的小花,她還吻了他,那是她的初吻。

    妻子再回頭時,阿裏·瓦迪早已淚流滿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