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錄

第1729章 認親(1/2)

    石柱境內多山,確切說全都是山,地無二畝平,一眼望去山連山,山路曲折十八彎,兩邊山峰陡峭險峻,一路所遇關隘六處,皆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常宇忍不住驚呼:“有此天險,何懼獻賊,秦良玉笑而不語”。

    兩日後抵達石柱縣城,這是個龍河三麵圍繞的石頭城,城外圍更是有數道石頭寨,數百年來幾代人的努力已經這個石頭城的城防做到了極致,常宇環城一周看了身後諸將一眼,諸人皆苦笑搖頭。

    二千人守城,沒個兩萬人都打不下來了,問題是哪有地方給兩萬人立足,僅西南方向通陸地,卻有奇峰關隘數道,堪比重慶!突然間常宇想到了什麽,秦良玉破二郎關攻破重慶,會不會是……

    隻有防守的人才知弱點在哪裏,石柱和重慶的地形實在太像了。

    作為大明開國以來到訪石柱的官銜最高也是權勢最大的官員,常宇受到了秦良玉最高階的禮遇,整個石柱城張燈結彩,百姓載歌載舞夾道歡迎,秦良玉更是為其一眾將領置辦了最高規格的接風席,酒管夠,肉管足。

    常宇自然不是來喝酒吃肉享受來的,這幾日走遍了石柱城周邊村寨,體察民情勘察地形,記錄人文風俗,閑時便同秦良玉一起喝茶議事。

    這日常宇提出想看看白杆兵的風采,秦良玉倒也不藏著掖著便帶他來了校場演練,隻是此時白杆兵的精銳都隨馬萬年打重慶去了,留在石柱的隻是些新兵不足三百人,或許戰鬥力不行但演練足以。

    白杆兵顧名思義使用的兵器是白杆長矛或者長槍,這是秦良玉的獨家專利,根據四川山多地勢險的特點創造的兵器,上鉤下環可砍可拉可刺可錘,必要時十杆長矛鉤環相連,可攀懸崖峭壁。

    當然隻是武器之利,尚不能讓白杆兵名聲鶴起,而是其作戰勇猛,敢打敢拚,眾所皆知近代川軍善戰,實則早明末時的川軍就很牛逼了,而其當以白杆兵為最。

    白杆兵顯山露水的時候是在萬曆二十六年,播州宣撫使楊應龍聯合幾個土苗造反圍攻成都,播州就是現在貴州遵義一帶,地勢險峻山高水險,那是非常的難打,當時馬千乘和秦良玉率三千白杆兵參戰,利用他們的特殊裝備總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戰成名。

    而讓其真正名揚天下的還是援遼之戰,萬曆四十四年,薩爾滸一戰明軍慘敗,那時候還沒有啥家賊呢,大明有很多能打的部隊,但是朝廷還是選出最勇猛的三個,白杆兵,南軍(浙兵)遼東鐵騎,三支兵馬迎戰,奈何三家互相不和,作戰時相互不協調被後金逐個擊破,但白杆兵在那場戰爭中表現非常勇猛,秦邦屏同兩千多白杆兵戰死沙場,至此,白杆兵揚名天下。

    秦良玉親自指揮演練,校場上刀光劍影殺聲不絕,常宇等一眾將在點將台上看的點頭不迭,諸人都是沙場百戰老將,但見這數百兵馬攻守有度,氣勢不凡,可以想象當年白杆軍最巔峰時的威風。

    “若得此兵上萬,何愁天下不平!”常宇撫掌大讚,秦良玉很受用,但還是忍不住歎氣:“自保尚可,不敢誇口平天下惹人笑話,年前三萬餘盡毀賊人之手,數年元氣難複……”

    這是秦良玉最大的心結也是最大的遺憾,曆史上她三萬白杆兵幾近全軍覆沒成了她難以撫平的內傷,而後鬱鬱而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