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錄

第1717章 發動(1/2)

    石柱地勢險峻,地域廣闊下轄九溪十八洞,東至湖北利川,南接黔江,西界豐都,北鄰忠州。廣230裏,袤240裏之廣,絕對是土司裏土豪。

    也就是因為財大氣粗,秦良玉才能從三千悍卒白杆兵逐漸增加近三萬兵力,而且還養得起,還是那種綽綽有餘的養得起。

    再說秦家四虎得傳後,第二日晌午前便都趕了回來,秦良玉主持會議先將皇帝密旨的事說了:“此事體大,且十萬火急,吾等當立即造勢,引起獻賊注意才能讓雲南南邊安心平亂”。

    四虎你一言我一語商量了半天,都是經驗豐富的沙場老將,又是一家人有足夠的默契,僅用不足兩個時辰就拍板了,晌午之後馬萬年率親兵五百辭別秦良玉隨秦翼明前往石柱西南邊境的沙帽山。

    沙帽山北臨長江,正西則是龍河(南北走向,北通長江)河西則是豐都縣,對,就是那個鬼城之說的酆都,明初為涪州(今涪陵)所轄,後歸忠州轄。

    一河之隔,兩個世界。

    豐都此時屬於三不管地帶,重慶雖在獻賊手中,周邊縣城也多投降了,但因為周邊局勢不穩其兵馬常駐重慶防守,對周邊縣城的管轄力度極其弱,何況豐都距離其還有幾百裏地外,而且還隔著江,而且還緊鄰石柱!

    對於這樣一個地方,賊兵無多餘兵力去駐防,且你派兵多了會激怒秦良玉,派兵少了無濟於事,於是便逐漸演變成了緩衝區,連豐都老百姓都不知道自己歸誰,到底是姓朱還是姓張。

    而雖僅一河之隔,但秦良玉也沒打算將其囊入其中,依舊是那個道理,累贅!

    你占了,就得派兵去駐防,可眼下石砫兵力僅夠自保,不足向外擴張,且你不占也許沒事,一占張獻忠就來爭了!

    久而久之豐都便成了三不管的的確,朝廷想管夠不到,張獻忠想管沒有膽,秦良玉有心無力。

    能駐兵設防之處都是險要之地,沙帽山就是一座易守難攻之處,在此設寨,北防方敵軍渡江,西可方敵軍渡河,一寨守兩麵。寨子建在半山腰,在周邊十六個出小山頭和險要之地設了瞭望崗哨,共駐兵二千餘是為石柱駐兵最多之處。

    抵達沙帽山時已是深夜,但馬萬年和秦翼明卻沒立即歇息睡覺,而是一邊遣人渡河西去偵察,一邊抽調三百精兵渡河搶占豐都城,在第二日晌午前兵不刃血輕鬆將豐都納入彀中,然後放出口風年前收複重慶。

    於此同時分守別處的秦拱明等三虎也開始調集兵馬趕赴沙帽山,一日之間陸續有兵馬渡河至豐都,據聞有數千之眾沿江西進,翌日,百裏之外的涪州城外竟出現了千餘白杆兵,涪州有賊軍駐防,但也僅寥寥數百而已,見大軍臨城磨刀霍霍賊軍大驚失色,連忙快騎報往重慶。

    駐防重慶的賊將是劉廷舉,聞訊後既驚又詫異,已近年關,秦良玉這是要作甚,過完年再打不行麽!

    他自知以白杆兵的戰鬥力,涪州那區區數百賊兵是擋不住的,即便是有城可守,但若白杆兵準備齊全猛攻之下難守一日,重慶到涪州僅有二百多裏地,若想馳援倒也趕得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