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錄

第1715章 滿門忠烈(1/3)

    明洪武八年,置石砫宣撫司,隸重慶衛,天啟元年升石砫宣慰司隸屬夔州府,即現在的石砫土家族自治縣,在明末時這個小地方出了個巾幗英雄,大明朝的花木蘭,曆史上唯一一位作為王朝名將被單獨立傳記載到正史將相列傳裏的巾幗英雄,秦良玉。

    秦良玉的丈夫是石砫的土司馬千乘,也是名門之後。其戰死之後因兒子年幼境內事務皆有秦良玉打理,沒錯,和蒙自的萬氏是一樣的身份,但卻譜寫了不一樣的篇章。

    因為從最基本的出發點就不同,秦良玉對大明忠心耿耿日月可鑒,這裏不說其夫家,便隻說他秦家,其兄秦邦屏,弟秦民屏皆為大明鞠躬盡瘁先後戰死,各留兩子跟著秦良玉繼續為國效力,其戰功赫赫暫且不表,聽聽他們的姓名,秦邦屏二子:秦翼明,秦拱明。秦民屏二子,秦佐明,秦祚明。

    光看子侄名字便知秦家對大明的忠貞之心。

    當然了,名字並非能完全代表一個人的一生品行,曆史上在明亡之後,秦翼明和秦良玉的孫子馬萬年還是降清了。

    這都是後話,而現在的秦家可謂是滿門忠良,秦良玉的兩個兄長已戰死,連唯一的獨子,有趙子龍,小馬超之稱的馬祥麟也在兩年前戰死襄陽。

    而如今,那個膽智過人,擅長騎射,又擅長文章,姿態風度嫻靜文雅的女將軍,已是個七十雖的老嫗了。

    去年獻賊入川,因巡撫陳士奇剛愎自負判斷失誤,被獻賊長驅直入,以至全境潰敗,陳士奇戰死重慶,巡按劉之勃死於成都城陷,整個四川的衙門體係崩潰了,文無臣,武無將無兵無糧,獨留一個七十老嫗偏安石柱一隅,卻讓有數十萬大軍的獻賊不敢近前!

    很多人好奇,張獻忠既然拿下了重慶為何不打這個石柱的左良玉,兩地相鄰有這個母老虎他睡的踏實麽?

    原因很簡單,張獻忠真的怕秦良玉!他三次入川前兩次都被狂虐,第三次雖然進來了,卻也是被打的頭破血流,因為秦良玉不光會打仗而且打的狠,甚至不惜一切代價的打,年前為了阻止張獻忠入川,愣是將麾下三萬白杆兵打到幾乎全軍覆沒!

    這讓張獻忠從內心發寒害怕他!

    其次,重慶和石柱雖地域相連但兩城相隔四百裏,中間還隔著長江這是天險,而石柱的地勢也非常險峻易守難攻,加上張獻忠也沒摸清秦良玉還有多少兵馬,不敢貿然發兵。

    除此之外還有四川局勢並不穩定,除了各地的零散官兵是不是襲擾還有很多土司在搖擺需要他拉攏,所以一時之間無暇也無心石柱的秦良玉。

    可女將軍卻一心憂國憂民時刻想著如何反攻收複四川,奈何獨木難成林,朝廷遠在天邊遠水難解近渴,何況還沒水,周邊也沒有能一起奮鬥的小夥伴,隻能靠自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