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園醫錦

第六百三十八章 小年(1/3)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這一天是要祭祀灶王爺的。根據南宋範成大《祭灶詞》記載:“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中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鬆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東靈國京都過小年的習俗,也跟宋代時候差不多。相傳臘月二十四這一天,灶神要向玉帝匯報每家的事情。為了不讓灶神在玉帝麵前說家裏的壞話,家家都會在前一天,用酒和菜肴祭祀灶神,祭品有豬頭和雙魚等。吃人的嘴軟,接受供奉的灶神,就不好意思亂說話了。

    除此之外,還要做灶糖。寓意是粘住灶王爺的嘴巴,不讓他在天帝麵前告小狀。總而言之,鎮國公府上下,天剛蒙蒙亮就開始忙碌起來。

    顧夜穿著一身焱貂衣裙,看上去單薄,實則比穿了三層棉衣還要暖和。她難得起了個大早,洗漱完成後,就鑽進小廚房,跟顏嬸商議著做灶糖。

    除了做最傳統的黃米和麥芽熬製的糖之外,顧夜還搗騰出了芝麻酥、花生酥。另外,還弄了個簡易的米花機,炸出大米、麥子的米花來,做成米花糖。種類繁多,味道都比傳統的灶糖不知好上多少倍。

    至於豬頭,一大早就收拾好豬頭,就用秘製的鹵料,燉了大半天,酥爛濃香。還沒起鍋呢,香味就遠遠地飄出去,把褚小五、褚小六兩個饞蟲給勾了過來。

    顧夜因為傷勢,經過好長時間清淡飲食和補品的折磨,早就饞肉了。前世很小的時候,孤兒院中有愛心人士捐了一筆錢,院長奶奶高興地給小朋友們改善夥食。

    記得有個肉菜,就是鹵豬頭肉,每個小朋友分了五六片的樣子。記憶中,鹵豬頭肉那個香哪,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她一做夢就夢見吃豬頭肉,而且一人捧著一個大豬頭,啃得過癮的那種!

    穿來之後,這邊的人雖然也吃豬頭,但是要麽清水煮,要麽和其它菜一起燉,味道上真不敢恭維。顧夜對於鹵菜的方子,還真沒涉獵過。自從救下顏嬸之後,雖然她也在顏嬸麵前提了幾次,可做出來的,總不是記憶中的那個味道。

    好在,她有一條刁鑽的舌頭,這些年來經過她的品嚐驗證,刪刪改改後,終於摸到了鹵豬頭肉的門檻兒。從這鍋鹵豬頭飄散的味道來說,至少“色香味”中的“香”達到了滿分的標準。“色”嘛,看上去也很不錯,就是不知道味道如何。

    這鍋總共鹵了兩個豬頭,一個是用來供奉灶王爺的,一個呢,是顧夜用來打牙祭的。她一大早就鑽進廚房,很大的原因,就是惦記著這鍋鹵豬頭肉呢。

    鹵好的豬頭,一個在祭祀之前就端去大廚房了。雙魚和其他祭祀品,都是大廚房準備的。明珠閣的小廚房,隻負責顧夜感興趣的豬頭和灶糖。

    祭祀灶王爺,曆來都是家裏的男人主祭祀,民間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忙活了一整天,祭祀是在晚上進行的。男人們把祭灶糖和各種好酒好菜,供奉到灶王爺的牌位前,燃上香燭,放了鞭炮,褚老爺子口念禱詞,主要是祈福保平安的意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