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征服者

第三百五十四章 裏程碑(1/2)

    相對於偏遠落後的地方,京城畢竟是天子腳下,百姓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和認可程度也普遍較高,而且自從嘉靖皇帝登基之後,一連番的大動作更是讓京城百姓開足了眼界。

    沒有最新鮮隻有更新鮮無疑是對出現在京城的事物,最完美的詮釋。

    嘉靖二年,號稱一年產量就足以抵得上大明所有土作坊鐵廠量的通州煉鐵廠,將全年產出的兩千萬斤……

    斤這個單位已經不適合用於鐵產量,現在流行的是噸!

    一噸等於兩千斤!

    也就是說通州煉鐵廠一年冶煉出來的鐵差不多是一萬噸!

    一萬噸的鐵產量對於如今這個時代的百姓乃至號稱見多識廣的讀書人而言都堪稱恐怖,這麽多的鋼鐵能打造多少軍械還有多少農具?

    既然有產出,自然就要合理利用,否則就是產能過剩,屬於典型的浪費。

    但是所有人都想錯了,他們認為已經多到讓人瞠目結舌地步的鋼鐵,甚至覺得會有數不清多少噸的鋼鐵最後多半會堆在倉庫裏麵生鏽的時候,聖君告訴天下人……

    不夠!遠遠不夠!杯水車薪般的不夠!

    大明如今的鋼鐵產量就算再翻了幾百倍都遠遠不夠!

    沒有任何人相信皇帝的這番話,包括煉鐵廠的工人,因為皇帝的話已然超出了他們的認知。

    但是很快他們就信了,不信都不行……

    但是相信不代表認同,比如為什麽要把寶貴的鋼鐵給裹在水泥裏麵做柱蓋房子,鋼筋混凝土?能讓房子更加堅固?榫卯結構的房子難道就不堅固?那為什麽皇宮裏麵的木頭房子能夠曆經百五十年而不倒?

    蓋房子也就算了,畢竟是住人的地方,也算不上浪費,可鋪在地上是什麽鬼?

    從嘉靖二年開始到嘉靖三年初,數不清的什麽鋼軌從通州煉鐵廠裏被拖了出來,然後分成四列,說是什麽雙通道一直從通州鋪到了京城!

    那可是實實在在的鋼鐵呐,這麽個浪費實在是讓所有看見的百姓心裏麵滴血,這些鐵軌要是打造成農具,無數的百姓之家豈不是獲益匪淺!

    鋪設鐵軌有什麽用處?民間看到的是一個個四方鬥子車,還有裝了四個輪子,用馬匹拉著就能在上麵迅猛如飛的鐵箱子。

    實際用處還是有些的,但是和鋼鐵資源比起來,很顯然就是浪費。

    為此,民間議論紛紛,不可否認,嘉靖皇帝登基之後盡管進行了大刀闊斧般的改革,這些改革也確實對特權階級造成了不小的利益損害,但是對於百姓而言,他們要麽影響不大,要麽就是在改革舉措當中獲益。

    所以百姓對於嘉靖帝的好感不錯,畢竟一個喜歡收拾那些高高在上的特權者的皇帝,很難不引起民間的好感。

    至於朝堂,對於皇帝這般濫用鋼鐵卻是頗多微詞,內閣、各部乃至各級言官不斷上折子或者當庭勸諫,認為皇帝應該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畢竟這世上要用到鋼鐵的地方實在太多,皇帝這般浪費實屬不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