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征服者

第三百三十章 底氣(1/2)

    朝堂之上吵吵嚷嚷,熱鬧的就跟菜市場沒什麽兩樣,說什麽的都有,不過九成五的意見還是沒有脫離思想的禁錮。

    對於儒家大臣來說,你讓他們做學問沒問題,讓他們治理天下,大多也能勝任,讓他們風花雪月更是個中高手。

    但是僵化的思維模式,導致儒家讀書人考慮問題,很難去看清事物的本質然後追根溯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然,對於儒家來說,也不需要這麽麻煩,他們隻要能愚民,能忽悠皇帝,能在官場屹立不倒,就足夠了。

    草原問題,延續了幾千年,曆朝曆代,名臣輩出的時候都沒能解決掉,憑什麽覺得現在的朝廷就能徹底根治。

    “草原上的牧民是殺不完的。”兵部侍郎錢睿歎息道:“戰王領軍出關,試圖一舉將草原牧民盡數捕殺或者俘虜入關,且不說能不能真的絕滅草原,就算能,以後呢?

    剛才幾位大人說了,駐軍於草原,要不了幾年就會兵備鬆弛,甚至我大明的兵最後都成了牧民……

    因此長期駐軍於草原,說起來簡單,可實際上根本不現實,還有就是築城,草原地廣人稀,想要在這般遼闊的疆域上築城,要築幾座?

    就算築城,草原不事農耕,若是光駐軍,那麽糧食輜重全都有賴中原支撐,每年耗費的銀子不會低於一千萬兩,銀子何來……”

    等到錢睿一番分析說完,朱厚煒開口道:“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王朝之大患,不解決掉他們,我大明身邊就如同一直潛伏著一頭隨時都能恢複雄風的猛虎。

    殺戮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就算殺的再狠,過不了幾十年,還是會有新的強大部族誕生,生生不息,惡性循環……

    想要徹底解決草原邊患,實行一種辦法很顯然並不可行,所以得要數管齊下。

    而在這之前,朕想問問列位臣工,草原為什麽會成為中原之患,為何草原一旦誕生出強大的部族,就必然會南下寇邊!”

    楊一清肅然道:“回稟陛下,草原苦寒,生存環境極其惡劣,一旦遇到天災,牧民更是會損失慘重,為了生存,為了活下去,他們便隻能覬覦中原,用搶掠的方式來為自己續命。

    另外,遊牧民族本身就嗜殺,他們將狼當做自己的圖騰,骨子裏麵也充斥著狼性,他們崇尚以武力解決問題,所以各部族之間才會接連不斷的攻伐,直至完成一統,誕生出一個全新的強大的部族。”

    朱厚煒笑道:“楊愛卿說的這些倒也中肯,所以在朕看來,想要消除邊患就要從這兩點出手,第一是要讓草原的百姓有生路,而不是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劫掠。

    隻要草原上的百姓有了生路,他們也就無需抱團取暖,為了形成強大戰力而相互攻伐。

    其二,要不斷削弱草原部族力量,至少也要讓他們無法形成一個大的部落,從而有實力而滋生出野心。

    諸位臣工剛才說的那些,朕聽的分明,有合理之處也有不合理之處,此無需多言。

    朕的對策也算是集思廣益,其一,築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