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藝術家

1922 第三目標(1/3)

    今第二更,求推薦,求訂閱!

    第六十五屆威尼斯電影節落幕,“朱諾”成為最耀眼的存在,再加上影帝影後等獎項的爆冷,越發讓“朱諾”的名望抬了起來。所以,當“朱諾”緊接著就登陸多倫多電影節時,自然是引起了廣泛的矚目,人們都好奇,為埃文-貝爾贏得金獅獎的作品到底是怎麽樣的一個模樣。

    埃文-貝爾帶著整個“朱諾”劇組抵達了多倫多,熱情好客的約克市用他們燦爛的笑容、如潮的掌聲和激動的歡呼聲,迎來了世界各地的客人們,在一片喧鬧聲中拉開了第三十三屆多倫多電影節的大幕。

    近年來勢頭越來越迅猛的多倫多電影節,大有要超越柏林和威尼斯,與戛納爭鋒的氣勢,但是在今年,多倫多卻陷入了和三大電影節一樣的低潮期――同樣是來自去年年底長達一百的編劇大罷工後遺症,這讓多倫多電影節的星光幾乎比往年少了近一半。

    過去兩年,奧斯卡陣線或者頒獎季屬性的文藝電影在多倫多上大放異彩,這也是多倫多被成為“第四大滿貫”的底氣,因為參賽作品的質量保證,使得他們擁有了與三大電影節叫板的資本――無論現在的三大電影節境況如何,但他們都是以高品質的參展影片起家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今年,延續著編劇大罷工之後的蕭條,多倫多的參賽影片創造了五年來的新低,不僅如此,“愛情無限譜”、“閱後即焚”這些有希望在票房上一爭高低的作品也成為多倫多的主旋律。另一方麵,三大電影節的蕭條讓超過一半的影片都沒有賣出發行權,因此不得不紛紛湧向多倫多進行最後的努力,這也使得多倫多電影節的參展作品沒有能夠贏得更多的關注。

    與這種局麵相對應的是,那些備受期待的年度大戲,紛紛缺席多倫多。妮可-基德曼和希斯-萊傑主演的“澳大利亞”、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聯手安吉麗娜-朱莉的“換子疑雲”、布拉德-皮特、凱特-布蘭切特和大衛-芬奇合作的“本傑明-巴頓其實”、西恩-潘主演的“米爾克”……這些早開拍之際就贏得無數視線的作品。都與多倫多電影節無緣,這對於多倫多來絕對可以稱為一個致命的打擊。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編劇大罷工之後的空白期,讓各大電影公司紛紛調整了自己的發行策略,為了能夠集中精力做好前期宣傳和學院公關,這些備受期待的作品都選擇了十一月作為主戰場,也就是在哥譚獎結束之後,頒獎季的前哨戰才會真正拉開帷幕。這與往年顯示出了很大的不同。

    可以想象,今年的頒獎季陣線將會從十二月體現到十一月,而宣傳策略也會在十月集中開炮,年的年末絕對會精彩紛呈。

    從目前多倫多電影節目前已經與觀眾的作品來看,“切-格瓦拉”、“盲流感”、“紐約提喻法”、“摔跤手”、“燃燒的平原”、“蕾切爾的婚禮”等作品分別是從戛納、威尼斯轉戰多倫多的,他們都已經顯示出了強弩之末的疲態。並未贏得太多突破性的評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