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藝術家

788 音樂回歸(1/3)

    全文字無廣告     788 音樂回歸

    今第二更,求推薦,求訂閱!

    站在紐約曼哈頓的中心,抬頭舉目,隨處可見的就是劇院,沒有人能夠清楚紐約到底有多少座劇院,就算是紐約當地生活了一輩子的老居民也不行。//  // 除了舉世聞名的百老匯大道上那金碧輝煌的大劇院之外,更多的都是一些不太出名的劇院。很多就隱藏在林林總總的餐館裏,或者是某個雜貨店的地下一層裏。

    不同於正規大劇院,劇院一般都十分簡陋偏僻狹,容納兩三百人的空間在劇院中就已經算大了,最的劇院甚至隻能容納不過五十個人而已。站在劇院的舞台上,最前排的觀眾與演員最近的距離就在一米之內,他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演員的表演,包括內心和表情上細微的變化。這對於表演來,反而為表演者和觀眾創造了更多互動的機會。

    所謂劇院,其實也就是現今字麵意義上的外外百老匯,埃文-貝爾當初在本森赫區起步的地方就是這樣的劇院。這些劇院大部分都是非盈利的,很多時候都是免費演出,然後依靠觀眾們的募捐。募捐到經費之後,劇團又可以排練新的節目,到學校、醫院等地方去為觀眾免費演出。

    外外百老匯不僅是百老匯演員磨練自我的地方,通往百老匯的跳板,同時也是普通百老匯演員們實現自己夢想的舞台,他們不奢求能夠站在百老匯大道的劇院舞台上,隻希望在自己的生活中,還能夠將自己對戲劇的熱情發揮出來。所以,劇院對於這些懷抱夢想的演員們來,比起百老匯大道可親近多了。

    離開紙醉金迷的上城區,走入下城區,在這個藝術集中的區域裏,就有著無數個名不見經傳的劇院。就算門口放著一個廣告牌,也很容易就錯過路邊的劇院信息。

    漂亮的原木門框,翠綠的鬆柏盆栽,白綠相間的格紋頂棚,奶黃色的吊燈,這隻是一間再普通不過的中國餐館了,就位於格林威治村一個普通的角落裏。可是走進餐館的室內,就可以看到右手邊有一條長樓梯通往地下室,左手邊的通道則是進入餐廳。右手邊樓梯的上方有一塊木框燈箱,上麵寫著“拉瑞-畢馳曼劇院”的字樣,可想而知,走下去就是一間名副其實的地下劇院了。 全文字無廣告 這就叫做別有洞。

    這間拉瑞-畢馳曼劇院還算寬敞,可以容納下兩百名觀眾,裝修雖然不上豪華,但也是設備齊全,比起那些露劇院來,環境也十分典雅。在門口,有一個矮的廣告牌,上麵貼著這一個月正在上演的四出劇目清單,方便觀眾在入場前就能夠挑選自己喜歡的劇目。在格林威治村還算有一點點的名氣。平時的拉瑞-畢馳曼劇院都算不上熱鬧,幾乎每都會劇目在上演,不過上座率可絕對比不上百老匯大道的頂級劇院,觀眾數字能夠上三位數就是十分難得的了。

    六月三十日這一,拉瑞-畢馳曼劇院的門口還不到中午時分,就有十幾個人聚集了起來,這讓平時相對冷清的街道頓時顯得熱鬧非凡。午飯時間都還沒有過,街道上又出現了三三兩兩記者模樣的人,這些記者也都聚集在拉瑞-畢馳曼劇院門口徘徊著。到下午三點左右,街道上就聚集了至少八十人,雖然比起時代廣場的人來人往,八十人實在算不上是多麽龐大的數字,但這對於一個劇場來,已經是旺季最火爆時的景象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