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指蒼穹

第二千二百一十章領悟(1/2)

    第二千二百一十章領悟

    眾人聽了獨孤鴻的話之後,都是感覺到事情好像真是這麽回事兒。回頭是不是要弄一個那樣的事情來試試。反正,他們絲絲呼呼的明白了獨孤鴻的意思。可是,這也隻是朦朦朧朧的事情。他們還是需要獨孤鴻進一步的解釋清楚。不然的話,他們還是不能夠明白獨孤鴻的意思。

    “好吧。事情很簡單。就是我們都生活在這個黑球當中。想要看到黑球的變化,就必須要走到黑球的外邊。可這個好像是非常艱難的事情。而你們所想的與天同壽,也就是必須要走到這黑球的外邊。”獨孤鴻的話還是讓這些人想明白了一些。

    我們經常說宇宙。什麽是宇宙?《文子·自然》《淮南子》:“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這句話說得非常清楚,就是空間為宇,時間為宙。這是對宇宙的最根本的解釋。也是最直觀的解釋。那麽,有人就要問了。這宇宙外邊有什麽呢?這個問題還真的不好回答。我從很小的時候,知道宇宙這個詞語的時候,就開始想了。

    可每一次想的頭昏腦漲的都沒有任何的效果。這可能就是我思維的局限性吧!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貧窮限製了我的想象。其實,也就是我知識上的貧乏限製了我想象的寬度和廣度。那麽,有人想象得到嗎?好像有。不過,不是我。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科學家勒梅特首次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宇宙大爆炸觀點,隨後美國物理學家伽莫夫在繼承勒梅特的大爆炸觀點的基礎上正式提出大爆炸宇宙論。它的主要觀點認為宇宙是由一個致密熾熱的奇點爆炸膨脹形成的,在此基礎上,宇宙論的代表人物霍金在《大設計》中開篇則說“哲學已死”,否認了純哲學和宗教可以解釋自然,這也表明各大宗教隻是古代精神世界探索未知,追求解脫的體係,而非客觀真理。近年國內學者在總結大爆炸宇宙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廣宇自然的結構理論:量項維物基,從中描繪了廣宇自然的普遍規律,勾畫了關於大爆炸的*前後及最初階段以及大爆炸的內外關係等未被大爆炸學說明確的部分,並給出了一個可實際觀測和邏輯辨證的宇宙觀:宇宙,一個起源於自身結構組織,由其運動左右,具有多區域、廣袤範圍、漸變性、多重表現的可被思維認知的集聚體,並具有不同區域、不同階段,不同成份、不同量、不同運動、不同機理的特點,其體係與構成物即是由大爆炸等各種現實量所形成的單元集團。

    他們的學說充其量也隻是推測。不過,這有了方向之後,這事情的發展就有了目標。最終還是有待於後來者進行考證。現在的人都已經開始探測太陽係外邊的世界了,中國人要登上月球了。這些都是人類研究的飛速發展。

    “其實,我們一直想做的就是走出去。可是真的能夠走出去嗎?之前我從薑華的識海當中走出來的時候,都是非常艱難的。你們都知道我這當中做了相當多的準備。甚至將薑華的識海都給吞進了我的識海當中。就這我還是有些擔心。當然,最後的結果還是不錯的。可是,這黑球的外邊,我們真的能夠抵達嗎?”獨孤鴻看著諸位非常冷靜的說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