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小員工

七彩山雞(1/2)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幾乎所有的官僚和政治集團都在喊著親民、愛民、服務於民的口號,這個民除了市民,就是農民,而農民卻在數量上占有絕對的優勢,所以上麵幾乎天天在說要跟農民交朋友,結對子。

    中國的農村有著廣袤的土地,中國的農民,幾乎占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二,而如此龐大的群體,其生存狀況是幾乎所有“食肉者”們不得不關心和考慮的問題,權力的金字塔就建立在這芸芸眾生之上,皮之不存,毛又將焉附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農民吳韌私下將之概括歸納為三大類型:一是安於現狀型,農民就是農民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臉朝黃土背朝天,守著婆娘孩子過日子,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二是小富即安型,這種人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和見識頭腦,明白窮則思變,變則通的道理,腦子也還活絡,又有的是力氣,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他們像“候鳥”一樣遷徙於各大城市,春去冬回,圖個手中有餘錢,家中有樓房,老婆孩子有保障,閑來三五成群,幾杯小酒,一碟花生米,半隻豬耳朵也就心滿意足了,最不過也是背著婆娘啄點“野食”,滿足一下心中關於花花世界的渴求,最終還得回歸到農民的定位上來,這是誰也更改不了的事實;三是搶抓機遇型,這種農民可以稱之為新農民,他們對新生事物和知識、技能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和渴求,且頭腦活絡,思維清晰,意誌堅定,辦事有理有節,知進退,懂取舍,一旦給予他們某種機會,他們就會付出加倍的努力,耀出絢麗的光彩,實現他們自己的人生價值,從而改變作為一個農民的“悲慘”命運。出生是不能選擇的,命運卻是可以改變的,勤奮、知識和機遇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三大要素。

    響應委“機關幹部與農民交朋友走進千家萬記戶”的活動號召,小浪鎮製訂了小浪鎮鎮關於推行機關工作人員與農民交朋友製度的實施方案,並成立了交朋友領導小組。要求每名機關幹部在所包村確定3——5名工作、聯係對象,而馮夢蘭書記在動員大會上強調,不僅要和貧困戶交朋友,結幫扶對子,更要與農村的致富能手、科技能手交朋友,扶持和支持他們發展生產、擴大經營,以點帶麵推動全鎮的農村工作。六大“軍區司令”毫無疑問是領導小組的成員,並且是整個活動的具體實施者。帶著這種指導思想和自己的歸類方法,吳韌在老蔣的治下、縣長的點上還真發現了這樣一個奇才,他就是新農民毛慶明,綽號“羊司令”。

    話說當年老蔣將縣長引進來扶貧時,農民毛慶明正在家裏鼓搗養殖七彩山雞(也就是野雞)。經村委會同意毛慶明圈了一塊山坡地,引進了100對種雞,在半山腰建起了雞舍,上麵用鐵絲網覆蓋,中間種植些青草和低矮灌木,放養些蚱蜢、青蛙等小動物,對七彩山雞實行原生態的野生圈養。試驗很成功,也很快見了成效,山雞一隻隻活得精神抖擻,母雞下蛋後就地俘化,很快就擴大了規模。縣城賓館、酒樓的采購、各地大大小小的雞販們也很快得知毛慶明養“野雞”,一時求者如雲,購不應求,一隻二斤左右的七彩山雞售價在人民幣50元以上,是同期農村土母雞價錢的三倍以上,那些羽毛鮮豔,體態豐盈的七彩山雞更是價值不菲,有精明的雞販幹脆就用精美的竹籠裝了,以200——300元每對(雌雄)的價錢向城裏人兜售。隨著規模的擴大,和市場需求的增加,毛慶明適時推出了“野雞蛋”、“野雞崽”業務。他用禮品盒按六個一盒將野雞蛋包裝,一塊五一個,一盒六個就是九元,比當時的土雞蛋個頭小,售價卻超過三倍還皇帝的女兒---不愁銷路;他還與某種雞俘化場簽訂了代俘協議,每俘出成活一隻小山雞他支付給種場一塊五,而他批給其它飼養戶時是五塊五每隻,還是限量供應,甚至有外地販子願意每隻多出五毛錢壟斷他的山雞崽供應,遭遇了毛慶明的嚴詞拒絕,用他自己的話說:大家鄉裏鄉親的,有錢大家賺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