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小員工

用人之道(1/2)

    曾國藩的時代畢竟已經大江東去,吳韌已經憑借他的“思想力”和“領悟力”小秀了一回,因之心中頗為得意,而他所真正要學習和體會的則是文正公的識人、用人之道、他的斡旋官場之術,他是如何破格大膽起用民間落魄士子、文弱書生,如何收服彪悍武夫為已用,以功名利碌為釣餌換取他們的滿腔熱血、赤膽忠誠,同時又能化“異族”為已用,海納百川,終成一代名儒、名帥、名相,成為世人眼中的“完人”,其精髓是足夠吳韌學習和借鑒的。人生就像一條河流,在驚濤駭浪、起伏跌宕之後,必將迎來舒緩和開闊的境地,對於吳韌當前來說,最主要的是如何識人、用人,他覺得多跟這位“老中台”神交,自有他的妙處。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吳韌掌管著一個一萬多人的片區,可以說是這個片區的最高行政長官,他所接觸的人自然是三教九流,五花八門,所見所聞,亦紛繁複雜。上至縣團領導、黨政班子成員,下至黎民百姓、村組幹部,吳韌都必須學會和他們打交道,同時這也是他工作的主要內容。吳韌認為為官之道,也就是用人之道,用人又分為:用上司、用同僚、用下屬、用君子、用小人、用同鄉、用同學、用戰友、用親信、用仇敵、用三教九流、用黑白兩道、男人用女人、女人用男人、女人用自己。揣測上意,琢磨下屬,乃為官者之常態,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萬事皆有緣,緣起而興,緣盡而衰

    一個人所能經曆的畢竟是有限的,也就是說個人具有局限性,有些經曆有些人也許窮其一生也不會有,而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其絢爛的部分,具有借鑒意義,是不可多得的經過實踐證明的經驗,善於借鑒別人成功的經驗和總結別人失敗的教訓,讓自己在人生和事業的征途上目光如炬,避免少走彎路,直擊成功,而這一切都來源於交流,隻要還有一顆真誠而樂意與人交流的心,人們就總能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精彩,越活越瀟灑。而和村支書老蔣的一席談話,不由得讓吳韌歎為聞止,正所謂: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讓他對南方人的機巧又有了新的認識,這是一個絕對精明的群體

    老蔣書記所在的村,地處南方山區,整個村地理布局是“兩岸青山相對出”,一條馬路宛如飄帶穿貫而去,村民們依山而居或棲息在兩麵半山腰上,往往對麵喊得應,見麵卻要走半天,過去人們曾形象地形容這“窮山惡水”:地無三分平,人無三分銀;通訊基本靠喊,致富基本靠搶,媳婦基本靠想,治安基本靠狗,交通基本靠走!因而該村十多年來一直是縣級重點扶貧村,尤其是近幾年來,竟然成了縣長的點,這個老蔣也跟著“牛逼”起來,在小浪鎮儼然成了人物,老蔣從組織關係上來說直接隸屬於吳韌,這為他們的深交提供了可能。

    一回生,二回熟,隨著工作的開展和接觸的增加,老蔣似乎也對吳韌有了發自內心的好感,他開始有意識地找吳韌“聊天”,感情總是培養出來的,天長日久,日久生情,而吳韌也有了這種意向,二人真是:郎有情來妾有意,大有相識恨晚、猩猩相惜英雄相重之意。

    “你知道為什麽扶貧工作組總是舍不得xx村,並且越扶越有勁,越扶越有感情,去年是縣長的點,今年仍舊是縣長的點,將來也許還會是書記的點的原因嗎?”老蔣的話將吳韌帶入了另一個鮮為人知的“世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