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家歡樂江小白沈雲姬

15、念紅館(1/5)

    念紅館和元稹館一樣,是文化森林公園的主要景觀之一。但它的氣勢,占地麵積都較元稹館大。走進館門後通過一段長廊,長廊兩邊排列著徐向前,李先念,許世友,王樹聲、張才千、陳昌浩、熊國炳等紅四方麵軍領導人的塑像,和其他地方類似的紀念館、陳列館不一樣的是,反派人物張國燾的塑像也排列其中,王華解釋說,這是經過公司領導層反複考慮研究後做出的決定,後又報經市文化局批準了的,畢竟張國燾是紅四方麵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要尊重曆史事實。長廊盡頭向左轉彎是寬大的石梯,右邊是用青砂石砌築的高台,名曰望紅台,高台四周仍用青砂石條做欄杆,台上可供十來人同時觀望。站在台上往北看,鬆山市主城區盡收眼底,左河像一條藍色的緞帶從城南飄過,遠望是層疊起伏、如聚的山巒和如怒的鬆濤。

    沿著左邊的石梯拾級而上,走完四十九步以後,一個四合院的紀念館展現在眼前。四合院的正麵是寬大的走廊,九根廊柱全部是采自九台山的馬尾鬆,粗大挺直,畫簷雕棟,經朱紅油漆、顏料侵染後,忖托出古色古香的韻味。鑲嵌著“紅軍紀念館”五個金黃色大字的牌匾,懸掛在大門之上。大門上鍍金對聯閃閃發光。

    上聯是:

    斧頭劈開新世界

    下聯為:

    鐮刀割斷舊乾坤

    橫批:

    紅軍萬歲

    進入大門就是紀念館正廳,中間有一個巨大的沙盤,在霓虹燈渲染下,“川陝蘇區保衛戰態勢”幾個大字變幻閃爍。沙盤中紅藍箭頭格外醒目。正麵牆上懸掛著摘錄的徐向前元帥回憶錄片段:

    “敵人糾集了六十萬大軍,從六個方向來圍攻我們,號稱‘六路圍剿’,妄圖一口把蘇區吃掉。蘇區保衛戰是一次曆時時間最長,戰鬥最為慘烈的戰役敵人鋪開大網,張開大口,千方百計要置我們於死地,不拚命不行啊!”

    東西牆上是手握大刀、手榴彈、長槍、手槍、紅纓槍正在衝鋒陷陣的紅軍隊伍的巨幅油畫,從畫麵上可以感受到紅軍那不怕犧牲、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

    順時針前行,第二、三展廳為各戰場的戰史簡介,如大麵山戰役、竹兒關戰役、飛躍羊跳崖、夜襲鳳凰山、計奪顧軍壩、巧渡喜神河、勇闖玄祖殿,等等,除音象圖片外,全部配有文字說明。

    第四、五、六展廳的玻璃櫃子裏,存放著大量從紅軍生活、戰鬥過的地方征集來的實物,如刻有“列寧萬歲”、“共產黨萬歲”“中華蘇維埃萬歲”、“活捉劉湘”、“打倒蔣介石”、“一切權利歸農會”和“赤化秦巴”等標語口號的石碑、紅軍磨刀用的大石缸、各種樣式的大刀、長矛、紅纓槍、長槍、短槍、土大炮、罐兒炮、輕重機槍、手榴彈、自製土炸彈、手雷、土地雷、子彈、彈夾、大批的彈殼、補疤的紅軍軍服、草鞋、底子磨穿的布鞋、棕襪子、腳碼子、縫製棕襪子的木腳、綁腿、布製或洋鐵皮製成的紅五角星、鬥笠、蓑衣、鐮刀、斧頭、頭、彎刀、軍號、別壺、泛黃或蟲蛀的書信、宣傳小冊子,等等,芸芸,展品豐富,應有盡有,極具文物價值。

    第七、八展廳展示徐向前、李先念、許世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紅四方麵軍領導人生前的題詞、題字條幅、政要、文人、名士的感慨、紀念詞、書畫,其中已故鬆山市首任市委書記兼市長崔宇為慶祝鬆山“老解放”二十周年(鬆山人稱1933年紅軍進駐鬆山為老解放,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新解放)所作《千秋歲引》和前任市委書記陳光亮的《蝶戀花》很耐人尋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