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殘明

第四百六十七章 襲城(2/4)

    沒有武器的傷兵在驛丞署重新領了武器,楊石三自己帶著武器,在三十裏鋪他撿了兩個完好的箭插,先前聽楊光第說繳獲的武器要上交,但遊騎兵一直沒人來過問,隨後就忙著撤退,他是帶著武器去的軍醫院。

    韃子的兩個箭插和箭都質量不錯,但箭頭重量與宣大不同,楊石三還不習慣,估計準頭和力度都會有影響,但也比缺箭要好,腰刀和飛斧和在身上,但他還是領了一把線槍。平時他是不願意帶線槍的,但這次是守城,線槍的重槍頭更適合對付韃子的甲胄。

    從驛丞署出來後,那軍官走在最前,途中路過了兩個街壘,這兩個都還在修建,每個街壘都有一門火炮,眾人需要從街壘中穿過,走過第二個街壘時,距離十字街已經不遠。

    街中有一隊鐵甲兵在戒備,道路兩邊的鋪麵中點著燈籠,士兵都是和衣而睡,門板都已經拆除了,方便士兵快速進出,其他一些鋪麵中住著民夫,門口放著大小不一的水缸,靠牆放著成排的麻搭。

    十字街口的地麵整體墊高,周圍用裝著磚石的袋子碼出胸牆,有些甚至就是糧袋,這些袋子間隔著條石、磨盤等大石塊,沿著胸牆間隔著樹立起門板,胸牆後麵靠放著各種火銃,兩門小炮正對著最危險的南街,東西兩麵則隻部署一門。

    街壘中躺臥著幾十名鐵甲兵,警戒的都是騎兵和民勇,南街掛著百個燈籠,北風挾裹著風雪掠過街道,滿街的光影搖曳中,上百的民夫在南邊街道忙碌,將各種磚石木頭都扔到路麵上,最大的物品是一根房梁,就斜斜的橫在街中,阻斷了這條寬闊的驛路。

    軍官在前麵停了一會,跟另外兩個軍官交談後帶著隊伍往東轉彎,沿著東門內街前往東門樓。

    東門街上人影憧憧,仍在繼續加固東街和城樓下的街壘。城梯處上下的人絡繹不絕,將石塊和火雷運上城來,還有此前沒有的灰瓶。

    他們這一隊人的前麵,是六個人抬著一根條石,不知從那裏拆下來的,他們兩人一組,有人喊著號子,一步一步往上移動,最後兩人肩上的抬棍往下凹陷著,就像隨時會斷裂一樣。

    等到他們走上城梯,楊石三也鬆一口氣,上了城牆迎麵就是一門小炮,那軍官從炮口前就走了過去,楊石三從炮尾繞了一下。

    城牆上間隔點著不少火堆,火堆邊圍坐著鐵甲兵,身上的鱗甲閃動著密集的火光,女牆處掛著很多燈籠,往北牆看去亮堂堂的,沿途密密麻麻都是人。

    隊伍帶到門樓外,裏麵出來一個軍官,那軍官五大三粗,雖然沒有穿鐵甲,但估摸著該是親兵司的。

    他看了看眾人道,“晚上是兩垛一人,白天每垛一人,十個垛口要一個營兵帶隊,北牆總共三百三十九個垛口,三十四個營兵,除了帶他們打仗,也要管軍法,無論此處社兵還是安慶來的民勇,沒有號令不許後退,每日下牆時由你們定下等次。城牆上有六個伍的重步兵,城樓這裏還有一個旗隊預備,有韃子上來就吹哨子,有鑼的敲鑼。”

    當下又有軍官來把這些人分配到防守位置,到楊石三的時候,那軍官看了看他提著的箭插,把他分到了城樓南側。

    楊石三看了看,給他的這個防守位置,是在東城樓往南五十步的一個坍塌處,也就是說這裏是防線的盡頭。

    這裏距離城樓有五十步,距離城樓和城門都很近,算是城樓的前哨,重要性相當高,所以楊石三才被分配到這裏。

    除了垛口警戒的人之外,他們這一組有五名鐵甲兵和十個民勇,有三個民勇身材粗壯,其中一人還穿著甲,看樣式是清軍的鑲鐵棉甲,武器中有兩支長矛,還有一竹筐的火雷,裏麵既有竹筒版,也有布包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