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殘明

第四百一十六章 戒嚴(1/4)

    “時值秋防建奴必然警動,但以臣愚揣度,今春來了一番,此時尚無大舉……”

    紫禁城中左門,平台暖閣內,崇禎皇帝高踞禦座,暖閣內隻有七八名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低沉的聲音正在回奏。

    “至於運炮一事,臣止見圍大淩河兵士拾回熟鐵炮子數個,自餘有警或我兵陣失火炮為其所得,彼或不能運來。便今秋敵入,事殆未然,又塞外險阻,車砲恐非所使。”

    屋中安靜了片刻,身穿常服的崇禎皇帝沉吟片刻道,“屢報建奴年年造炮,不可不防。”

    “遼陽失陷之時,我之神器盡為奴所有,但重大者不能運來,輕小者運來又不敵我中國神器,是以建奴多番入邊,皆未曾攜來火炮。”

    楊嗣昌說罷等待皇帝指示,他低頭時往旁邊看了一眼,右側就是詹事府少詹事黃道周,複社的幹將,最近一直在彈劾楊嗣昌,楊嗣昌並不太在乎,因為被黃道周彈劾的人不少,楊嗣昌自己當了兵部尚書之後,則對彈劾已經快要免疫了。

    但今日又有所不同,黃道周一起同來平台參與召對,楊嗣昌還猜不到皇帝的意圖,方才奏對之時,黃道周就有點躍躍欲試,所以楊嗣昌用詞小心翼翼,盡量不留破綻。

    雖然皇帝對楊嗣昌並不是絕對滿意,但今年中原寇亂稍息,張獻忠、劉國能招安,流寇人心渙散,羅汝才等營破壞力大減,目前在南陽附近又敗一陣,正

    在跟熊文燦商談就撫之事,陝西的洪承疇雖然受了罰,但追剿也頗見成效,李自成幾乎走投無路,在山區東躲西藏。這大半年來少有傳來某處城池被破的壞消息,皇帝的臉上也常見笑容,是幾年來形勢最好的時候。

    但楊嗣昌自己明白,流寇的撫局十分脆弱,全靠各路官軍震懾,一旦官軍調走,撫局隨時可能敗壞。他年中時多次提出開邊市的建議,但朝中彈劾不斷,楊嗣昌隻能走隱晦路線,連星宿之說都拉出來了,以說明互開邊市的必要,最後仍未成行,所以清軍的威脅並未消除,一旦清軍入邊,這一切幻象就會結束,。

    並不是隻有楊嗣昌會估算清軍入邊的時間,朝中為官者皆是人精,不時有人上本,提醒加強薊鎮嚴防清軍入邊,皇帝也從六月就開始關注清軍可能的入寇,崇禎十一年的時間所餘無幾,每次召對都會問及薊鎮邊防的事情。

    果然聽皇帝開口道,“卿部差官查看各邊口如何?”

    薊鎮殘破不是一兩年,並非是光靠兵部督促就能突然變得牢不可破,而且薊遼總督吳阿衡才是防區主官,楊嗣昌不能把事情攬到兵部來,特別黃道周還在場,再考慮了一下措辭道,“臣部差官止於遞送公文,各邊多有未到之處,即其所到見聞亦不足恃。”

    皇帝似乎並不太滿意,他的聲音緩緩道,“不恃差官,大約邊上事體如何?”

    眼角餘

    光之中,黃道周的腳扭動了兩下,似乎有些按捺不住要跳出來駁斥,楊嗣昌心頭反而平靜下來,打定主意要把兵部與薊鎮的界限區分開來,“各邊收拾,全在督撫鎮道得人,自然用心整理,今日招一兵製一器無不奏知,如宣大近開屯田,前三關乏餉,所以軍士饑疲難於整頓,近該總督盧象升大開屯田,一靠天年雨水,二者建奴不來蹂躪,保得兩年便是根本之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