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殘明

第四百一十五章 預備(1/3)

    “曾翼雲,巢縣人,曾讀過童生,崇禎八年之前家中在巢縣經營銅作鋪,所以擅造各種銅器,製過的最大銅作為九尺高佛像,最小不足五寸,流寇破巢縣時家中僅他一人幸免,逃到湖上躲避,銅作鋪被燒毀無處謀生,在巢縣安埋家人後過江到南京謀生,崇禎九年看到江南時報招募公告,赴安慶應募銅匠,入工坊後隨薄鈺專事銅炮製造,因製造鐵模有功,升任銃炮司副主事,主管炮管製型、測試。”

    副總兵衙署,龐雨坐在直房上首,桌案對麵是楊學詩和何仙崖,何仙崖剛放下手中的名冊,曾雲翼就是薄鈺那個製炮的助手,準備由工坊轉入軍隊,原本應當是楊學詩奏事,但楊學詩還認不了這許多字,隻能由何仙崖這個承發房典吏代勞。

    “看來曾雲翼是個製炮的人才,難怪薄鈺不想放人。”龐雨抬頭看著麵前的二人,“人才各處都缺,就看如何人盡其用,你們覺著這樣的人到底是放在軍中好,還是在工坊好。”

    何仙崖沒有答話,卻把頭轉向楊學詩,示意這位兵房司吏先答。

    楊學詩倒沒有猶豫,“小人覺著還是放在軍中好,製出炮來終究是要軍中來用,況且那工坊中識字者占到三成,這個曾翼雲去了他任,工坊中自會又有人補上。”

    龐雨沉吟片刻道,“你的說的有理,但還有一條,工坊中的匠人多,識字者也不少,但都未曾從

    軍,軍隊到底要什麽樣的武備,他們並不清楚,包括薄鈺在內,都是本官讓他們做什麽就做什麽,曾雲翼主管過炮管製型和測試,到軍中用一用他自己做的東西,以後再回工坊就不用本官教他,自然就知道該怎麽做最好。”

    何仙崖此時才接道,“還是大人高屋建瓴,在下亦讚同將曾翼雲調入軍中,皆因此前百姓視武人皆粗鄙之徒,從軍當兵名聲不佳,民間重文輕武,武人自輕自賤,文人則文弱不堪,但凡讀過書的都不願入軍中,工匠也看不起丘八,即便是從流寇中解救出的那些文人,亦覺得當兵丟臉,隻能算是勉強就任文書官。這曾雲翼曾為童生,如今願放棄工坊主事加入軍中,正可為文人典範,以後在江南時報廣而告之,加之龐大人本身亦是國子監生投筆從戎,當可引來更多文人效仿。”

    龐雨讚許的點點頭,何仙崖咳嗽一聲繼續道,“但就任何職卻需仔細考量,在下覺得不宜任職過高,以免軍中不滿,也不宜太低,否則不足以激勵以文從武。”

    “三弟……何典吏所言甚為在理,這才是稱職的承發房典吏。”龐雨看向楊學詩,“楊司吏執掌兵房,這曾翼雲就任何職恰當?”

    楊學詩聽龐雨定了調,趕緊在腦中回憶一下空缺道,“這位曾主事以前主管製炮,入軍中定然是當炮兵,司所屬炮兵軍官為百總,似太低了些,屬下

    提請大人任命他為千總部炮兵把總,眼下親兵司炮兵把總已就任,就是騎兵千總部尚未定下。”

    “那便騎兵千總部炮兵把總,新製的那些銅炮先裝備給騎炮兵。”龐雨拍拍桌麵道,“曾雲翼的事情便先這樣,楊學詩繼續說其他試驗隊。”

    何仙崖立刻磨了幾下墨,準備作筆記,楊學詩躬躬身道,“下來是火銃試驗隊,今歲以來從廣東、福建購進三種自生火銃,已交工坊各試製十支,眼下交於武學火器科試驗隊,水師來的人最為喜愛,但說打得快卻不準。武學測試後,說是自生火皆靠燧石敲擊,無論何種自生火銃都會震動,沒有精良火繩槍打得準,是以在自生火銃之外,亦選用火繩槍一種,便是魯密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