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殘明

第四百一十一章 陣線(1/5)

    “見過阮先生。”

    南京對岸的浦子口鎮臨江樓中,風度翩翩的吳昌時恭敬的對阮大铖行禮,接著又跟龐雨見禮,禮數十分周到。

    龐雨笑眯眯的對吳昌時道,“在下本是到南都領用甲仗,聽聞來之先生進京入仕,正好走到了浦子口,心中歡喜之下,略備薄禮特來賀喜,亦謝過先生先前在蘇鬆地方為銀莊之事費心。”

    吳昌時哈哈大笑,倒也沒有推辭,收了二人的禮單,請他們入席就坐。

    與吳昌時見麵,是此次南京之行的最後一件事,他原計劃是要見張溥,但張溥遠在蘇州,那裏又是張國維的駐節地,龐雨過去多有不便,正好吳昌時入京當官經過南京,三人特意過江到浦子口,就是避開南京城中那些複社士子。

    吳昌時殷勤的對龐雨道,“幸虧將軍沒去太倉,天如先生不在家中,去了怕是白跑一趟。”

    他又轉向阮大铖,“在下就是赴京途中,順道探訪阮先生,巧遇龐將軍亦在南都,可見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阮大铖點頭微笑道,“恭賀來之。”

    龐雨與吳昌時見過了幾次,對此人已比較了解,當下並不繞圈子,直接對他問道,“吳先生七年中榜,今年終於決定入仕,是否認定朝中形勢已變?”

    “數年來朝中奸人當道,眾多社友有心無力,朝局動蕩必致時事艱難,征戰日久武人難製……”吳昌時說到此處停了下來,顯然剛才的話平日說順口了,出口才想起龐雨也是個武人,不過吳昌時麵不改色,平靜的繼續道,“若武人都如龐將軍一般公忠體國,又何至於此。東事二十餘年,流寇十餘載,兵事不止則用度難敷,新餉之後又有新餉,苛征一日多過一日,百姓困苦不堪轉死溝渠,天下切盼重歸太平。原本溫體仁既去,朝局當煥然一新,但從新入閣的大學士觀之,卻大體如舊。天如先生對此憂心忡忡,但以在野之身,想從如此渾濁之朝局中為百姓解困,實在艱難萬分。在下原本仍是不願入仕的,但先生這份為國為民的高義,讓在下感佩五內,這才決心入朝。”

    聲音渾厚有力,配上吳昌時的儀表堂堂,一番話大義凜然,龐雨滿臉的敬佩,“先生本心高尚,朝局再渾濁,先生也能出淤泥而不染。局勢危急如此,那天如先生是否也有意複起?”

    阮大铖聽到複起二字,身體不自覺的扭動了一下,吳昌時沉默片刻道,“將軍覺得天如先生可能複起?”

    龐雨打量吳昌時一眼道,“複社得中進士的人不少,僅崇禎四年就有七十一人,但至今無人做到大學士,皇上刻意壓製有派之人,溫體仁僅有結黨之嫌,便因而去職,天如先生為複社之首,入朝則隻有大學士才能配得上天如先生的地位,若是皇上的心意不變,複起恐需時日。”

    “天如先生亦有此顧慮。”吳昌時低聲道,“皇上刻意不在東林和複社之中取用閣臣,以致小人紛紛以孤臣進身,朝中爭鬥由此而起,朝事不順而至天下困頓,吳先生以為,不必再拘於黨派之別,應尋一可靠之人,既有孤臣之資,又與東林複社相睦,如此朝事方有可為,不必再受黨爭耽擱。”

    龐雨在心中略作盤算,吳昌時此次到南京絕不隻是順路,那位孤臣也不會隻和東林複社相睦,他既然對自己和阮大铖說出此謀劃,這個聯合陣線就是包括了閹黨,主要是包括了馮銓,可見張溥經過幾年沉浮,已經完全轉換了行事方式。

    龐雨觀察了一下阮大铖,隻見這個大胡子臉色發紅,顯然有點激動,若是這個聯合陣線能達成,他複起的希望就大增。

    從這次錢謙益鬥垮溫體仁的經過看來,太監是朝政中舉足輕重的力量,馮銓在內宮的長期人脈必不可少。錢謙益能讓馮銓幫忙,有阮大铖在中間勾連,所以現在錢謙益對待阮大铖才如此客氣。

    龐雨的作用則是為這個聯合陣線增加邊才的光環,畢竟天下到處都要用兵,皇帝又是個急性子,如果兵事不利,費力扶持上去的人轉眼就免職,落個白費功夫。有一支自己人的強軍,在關鍵時拿出一個勝利,就能保住不少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