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殘明

第二百一十一章 軍力(1/4)

    安慶的十月秋意漸濃,糧船排滿盛唐渡口,雖然在受災之後,但安慶依然有餘糧銷往江南地區,隨著貨物的流通,蕭索的市場又有了一些活力。

    但在安慶之外,流寇的警訊越來越密集,各種消息表明,流寇正在蜂擁出關,從陝西至湖廣、河南,活動區域橫跨千裏,中原已經烽煙處處,且越來越接近河南的東部,又一波流寇的高峰正在到來。

    對於緊鄰河南的安慶,受災的三個縣免去了七年八年的賦稅,其餘三縣也已經完成秋糧征收入庫,地方衙門所有的精力都轉向了備寇。

    有了年初的教訓,沒有地方官敢再忽視備寇的工作,皆在各自能力內加強了情報工作。

    桐城、潛山方向已有數次警訊,不但是安慶周邊,連大江上遊也有各種傳言,甚至傳流寇準備搶船渡江,每日牙行和漕幫在盛唐渡收集到大量與流寇相關的信息,數量已經是九月的五倍以上,匯總稍微可靠的消息後,湖廣和河南出現的流寇大營頭已經有三十多個。

    作為安慶最重要的軍事力量,龐雨已經感受到了流寇迫近的壓力,將擴建後的騎隊派駐了一半在桐城,騎兵訓練計劃什麽的暫時顧不上,獲取準確的情報更為重要。

    緊迫的軍事壓力之下,陸營的整編加快了速度,新兵分配到位,三個步兵司和親兵隊的人員齊備,軍官在陸續任命,史可法從池州調集了一批裝備,包括冷兵器、棉甲、鐵料和火藥,長矛仍有三成不合格,缺陷主要是矛頭部分,龐雨在安慶自製的矛頭是蘇剛所製,重量為二兩,可以有效對付無甲的目標,而配發矛頭重量普遍不足兩,且鐵料不佳,容易折斷。

    自製的鎧甲也沒達到龐雨的期望,安慶幾乎所有鐵匠鋪都在給守備營做鎧甲,一個月之中隻製造出七十三付,重量四十斤上下,數量嚴重不足,對龐雨的備戰影響頗大,史可法下撥的三百件棉甲倒是可堪一用,或許江南的紡織水平頗高,不像鐵甲那樣與北方差距甚大。

    壓力大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水營的整編得到史可法的支持,進展比較順利,由任大浪暫代把總,整理出漕船二十七艘、哨船九艘,在碼頭招募水手,目前已有二百三十人,有了這支水上力量,盛唐渡口如今已完全在龐雨掌控之中。

    龐雨放下手中的冊子,這是他自己做的進度表,上麵標注了事項各個節點,整個備戰的進度仍不能讓他滿意,他需要處理掉這些節點上的問題,讓進度重新提上來。

    大堂上傳來陣陣口號,是執勤的親兵隊在訓練。

    此次整編中,親兵隊設步兵一個把總,騎隊一個百總,裝備淘汰下來的馬匹,主要作為傳令之用,與楊學詩的騎兵分別編製。

    以前龐雨隻是把親兵作為守府衙的衛兵,但北峽關之戰後,龐雨希望直接掌握一支作戰力量,親兵隊同樣占用軍餉,訓練也要向戰兵靠齊。

    傳來幾聲敲門聲,接著郭奉友出現在門口,他急急過來道,“正門衛兵通報,有一位自稱蘇州來的馬先生在門口求見。”

    龐雨心頭一驚,忙不迭的站起來,“人在哪裏?”

    “被衛兵攔在門口。”

    龐雨急忙往大門趕去,心中也有些奇怪,馬先生雖然在官方沒有身份,但作為張國維的幕僚,隨時都在地方上走動,代表的就是巡撫衙門,要到什麽地方都會提前通知,讓衙門做些預備,一般不會直接上門,因為很可能被門子攔住,而有損巡撫衙門的權威。

    從側門出去一看,頭發花白的馬先生站在旗杆旁,身後帶著幾個巡撫標營的士兵。

    龐雨迎過去道,“下官有失遠迎,累先生久等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