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殘明

第二十六章 雨中人(1/4)

    接下來的幾日,龐雨跟著唐為民又檢查了湯家溝、孔城鎮、練潭、三十裏鋪等十幾處倉廒,也把桐城主要的城鎮走了一遍,在龐雨的大致印象中,桐城便是西北高東南低,由大別山的餘脈向長江延伸,越近長江地勢越平坦,土地肥沃水草豐美,又有水運的便利,確實可稱魚米之鄉。

    可即便是糧食如此豐富的地方,各個官方糧倉依然是顆粒無存,在桐城各級衙門之中消於無形。

    好在龐雨分到最後一點殘羹,成功晉級大明朝貪腐群體,收獲二百餘兩白銀,周月如這個桐城第一女幫閑,因為出差不便,隻跟著檢查了縣治附近的幾個倉廒,也收了七八兩銀子。

    這麽一圈走下來,已快七月底,走完最後一站孔城鎮,龐皂隸的肥差終於接近尾聲,二十八日走到了桐城北麵的呂亭驛,離縣治隻有十五裏。

    因為長期以來形成的驛站功能,又在大道之旁,所以周圍也形成了一個集鎮,房屋數量約有兩三百戶,官道旁便有十餘家客棧和食鋪。

    唐為民騎馬走在前麵,在路邊一座食鋪前停了下來。

    龐雨過了騎馬的磨合期,騎術有所長進,大腿內側差點磨出了血,在完全習慣之前,還是隻有騎騎走走。

    見唐為民停下,龐雨忙走到馬側問道:“大人要不要停下歇息一下,左右桐城不遠,今日定然能到。”

    唐為民指指東南方的,“有一片黑雲過來,看樣子馬上有雨,呂亭過去要三裏地才有避雨處,我等便在此處暫歇,等雨過了再走。”

    龐雨眯眼看看東邊,果然有一片黑壓壓的,七月間的桐城常有暴雨,龐雨雖然對明末曆史不太清楚,但學習經濟史的時候,知道在十七世紀前期處於第五個冰河期,此後還有太陽黑子的蒙德極期,氣溫下降減水汽蒸發,就會造成降雨減少形成幹旱。

    但桐城的這個七月完全感覺不到這一點,暴雨隨時來就來。

    龐雨趕緊答應,誇張的扶著唐為民下馬,其實他們用的馬都是肩高不到一米一,稍微伸腳就夠了,但龐雨抬著唐為民的手臂,仿佛唐為民是個七八十歲的老頭。

    食鋪中還坐了七八人,占了三四張桌子,看著大多是行商,所剩座位不多,唐為民隨行的幫閑上去對著其中兩人亂蹬幾腳,那兩人頓時被蹬翻在地,起來看著是衙門的人,連忙逃出食鋪而去。

    其餘幾桌的人紛紛站起來讓開座位,隻有角落的一桌有個中年男子依然穩坐如常,不過他似乎也有些擔憂,不斷打量龐雨一行人。

    幸好唐為民一行已經有足夠座位,也未去難為那男子。

    龐雨觀察了食鋪的屋頂,都是瓦麵的,有些地方的縫隙透著光亮,中間鋪得更密實,便找了個靠中間的好位置,仔細的把凳子拂拭幹淨,才請唐為民坐了。

    此時烏雲已經接近,暴雨是從南方一路下過來的,看那烏雲的大,降雨的時間不會太短,龐雨估摸著吃一頓飯都足夠了。

    那店主見多識廣,看幾人打扮知道是衙門的人,接待得十分心,龐雨叫過他來,點了幾樣涼菜,這幾個點都是唐為民比較喜歡的,龐雨每次都留意著唐為民喜歡什麽菜,然後默記在心中,下次便特意點其中幾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