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殘明

第十三章 官威(1/5)

    龐雨掃了一圈大堂上下,這就是明朝的基層政府了。

    明代縣衙是基層政府,全國一千一百三十八個縣,雖有大縣有縣,但基層事務都頗為繁雜。

    朱元璋開創明朝時候,舍不得花錢,每個縣隻有幾個有編製的,後來實在辦不過來,才又慢慢增加人數。

    就算到了明末,全縣能稱作官的,也隻有三五個,知縣是一把手。

    然後是佐貳官,數量不定,一般設置縣丞和主簿,具體數量要看縣的規模,桐城是四十七裏的中縣,連主簿都沒設,佐貳官隻有一個縣丞。

    佐貳官有單獨的衙署,衙署中配置有一定數量的吏員、皂隸和夫子。

    除此便是典史,典史在明初是輔助知縣的,後來地位越來越低,最後變成管捕盜的了,屬於不入流的雜官,名義上還是吏員之首,俗稱首領官,也有自己的衙署。

    下來各種各樣人員,吏員、雜職、承發房、架閣房、六房、三班、馬夫、喂馬夫、陰陽、醫官、門子、牢子、巡攔、鋪設、渡夫、巡檢、齋夫、掃殿夫、鼓夫、更夫、低候、教諭等等。

    各種職位名稱,龐雨兩隻手也數不過來。

    一個縣雜七雜八算下來,沒個一兩百人是運轉不起來的,加上幫閑之類,跟著縣衙混飯吃的往往好幾百,蘇鬆地區的大縣甚至上千。

    桐城在縣衙上班的兩百多人,有些齋夫掃殿夫之類的雜工不能到大堂,但下麵還是有一百好幾十人,擠在大堂上下看起來密密麻麻的。

    升堂鼓響,大家都肅容站好,唐承發也整理好衣服站入了大堂,左邊最上首是典史這個班子成員,然後六房司吏、架閣庫司吏、承發房司吏、陰陽等算正科級的中層幹部,就依次站在堂內。

    各房副職常稱典吏,與典史一字之差,但級別差了兩級,他們相當於副科級,站在堂下靠近月台的地方。

    龐雨等普通公務員則站到堂下後麵,周圍不少衙役弓腰駝背衣衫不整,讓龐雨不由得看得搖頭,哪有一點明代公務員的風采。

    龐雨身材比其他人稍高一點,仰著頭看到縣丞上了堂,站到了知縣正位上,中層幹部們一起作揖躬身,倒沒有看到誰下跪。

    縣丞對典史拱手到胸,對其他人則沒有任何回禮,然後便坐在了官位上。

    這縣丞隻是暫時理事,他平日都是站下麵的,一般情況他不可能在當地轉成知縣,正好桐城辜知縣離任,新知縣沒來,代理知縣楊芳蚤原是宿鬆知縣,宿鬆一遝子事情還沒交接完,隻得讓縣丞先負責桐城日常事務。

    縣丞此時難得的坐到知縣位置上,磨蹭了好一會過癮,然後才滿意道,“升早堂。”

    唐承發大聲喊道,“陰陽報時!”

    陰陽官出列一步,“今日早堂時辰卯時二刻”完便退了回去。

    唐承發又道,“皂壯快報各城門,衙署各門,關廂各處街市情形。”

    一個衙役從後麵出來道:“北拱門按時關閉按時開啟,北拱門值夜,快班一人壯班兩人,北大街更夫一人,清風市更夫一人,齊家街更夫一人,昨夜無失火、夜盜、怪異等情。”

    第二個又站出來,“東作門值夜,壯班三人…”幾個上值的皂隸順序站出來,報了六個城門和衙署各門的情形,內容都一模一樣。

    承發房有匯總之責,唐承發上來道:“今日各房各班,應有二百一十六人,實有一百八十六人,未到三十人中,家中逢喜三人,傷病三人,丁憂兩人,各房遣牌票赴鄉間催繳錢糧十九人未歸,遣牌票巡渡口一人未歸,巡安慶方向鋪舍兩人未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