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南楊美霞

0104忙完了嗎?(2/5)

    邱啟明看到葉南那個謙虛的樣子,知道葉南心裏其實很高興,他嗬嗬的笑著說道:“葉老弟你就別再謙虛了,老哥我可說的都是大實話啊,今天我打電話約人家賀部長喝酒,人家是考慮了很久才答應了,而且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也要把葉老弟你請上。”

    葉南知道邱啟明這是實話實說,他吸了口煙,依舊很謙虛搖了搖頭說道:“可能是上次我給人家賀部長打過電話,或者說是我這個人性格大大咧咧的,比較愛說笑吧。”

    邱啟明立即抓住話茬說道:“愛說玩笑好啊,吃飯喝酒嘛,就圖個氣氛,你說如果你不在,你看老哥像個悶葫蘆一樣,跟人家賀部長喝酒,半天悶不出一個響屁來,那多沒氣氛呀,喝酒嘛,氣氛要熱鬧才好嘛,這不老弟你來了正好,嗬嗬……”

    聽著邱啟明拍自己馬屁的那些話,葉南覺得其實也並不是沒有道理,因為他忽然想起來曾今在哪本官場書上看到了這樣描述請客吃飯的話:咱們中國是個飲食文化大國、飲食文化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在《史記·殷本記》、《帝王世紀》、《楚辭·天問》以及《呂氏春秋·本味篇》中、就有伊伊‘以羹論道’、‘以味說湯’的記載:商湯拜伊伊為宰相,在其輔佐下討伐夏桀,建立了商朝。伊伊善於烹飪、曾闡述過烹調美味必須做到五味調和、原料相宜、並且火候要恰到好處等道理、堪稱經世致用之道、老子也說過:“治大國如烹小鮮”,什麽意思呢?就是說,治理國家就像烹調鮮嫩的小魚一樣,要有耐心,慢著火、慢著翻,這樣才能均勻入味、並且形態完整,如果太猛太急,就會做糊,或者將魚弄得一團稀爛。

    這兩個故事雖然重點講的不是怎樣做菜,但也形象說明了吃飯跟政 治生活的密切關係。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國人見麵打招呼,總是先問對方吃了嗎?這也正說明吃對國人來說是一個比天還大的問題,正所謂民以食為天。易中天先生就說過:“政 治既然就是吃飯、會不會吃、懂不懂吃、善不善於處理飲食問題,就會關係到會不會做人、會不會做官、會不會打仗、甚至能不能得天下。”

    對此,隨著進入官場的時間越來越長,應酬吃飯的次數越來越多,葉南深表認同。

    這些年,中國人絕大多數人溫飽問題算是解決了,現在請客吃飯,早已不是為了果腹充饑,而是為了別的醉翁之意。比如說是為了拉近與被請對象的距離,或者工作生活中有了矛盾,一起吃頓飯可以消除誤解、減少摩擦,還有一種情況是為了擴大視野和交際圈子,展示個人魅力和公司影響力。更多的情況還是為了解決某個具體問題。而這種情況則在官場中尤為明顯,總而言之,吃飯儼然已經成為建立和維護人脈資源的一種手段。

    中國受儒家思想影響至深。儒教賴以生存的土壤是定局組織、特別注意維護家庭觀念和宗族觀念,能夠在一個屋簷下吃飯,吃一口鍋裏煮的飯,證明是一家人,關係非同一般,隱含著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意思。這是中國人動不動請客吃飯的秘密所在和文化基因。所以,直到現在,家宴招待賓朋仍然被認為是最高禮遇,也潛藏著你有我有,我的就是你的,主任對賓客不設防,願意彼此共享秘密和好處的意思。

    酒樓包廂其實是家庭飯廳的延伸,算是一種替代品,隻要對方答應來赴宴,基本上表示他對邀請者有了心理認同。某件沒有被批準的事項,可能在飯後簽字畫押,許多沒有達成的協議,可能在飯桌上達成,許多合同細節上的爭議,可能通過吃飯來解決,許多沒有談成的業務,可能通過一頓飯來談成,升遷之前的某些障礙,可能在飯桌上掃除,而這正是邱啟明請賀豐年吃飯的真正目的,可見請客吃飯是多麽重要的一件事情。

    請客吃飯既然這麽重要,那麽請客吃飯的時候要注意一些什麽呢?

    首先是請客吃飯的地點,需要從兩個層麵來考慮,一是被請的對象是什麽人,要求請客吃飯的地點跟客人的身份相匹配,還要方便客人出行;二是請客吃飯的目的,這也是吃飯的分類問題,因為工作餐、公關餐、聯絡感情殘、慶祝合作成功的慶祝餐,其意義性質是不同的,所要達到的目的也是不同的,也就必須在不同的地點進行。

    其次,是座次的安排,特別是在請宴官員或者其他大人物時,一定要按順序安排,當我們進入餐廳後,正對門口的位置是主賓位,主賓右手邊是次賓位,主賓左手邊為主陪位,一般由這次參加宴會的主辦方級別最高者落座,以此類推。當然,根據吃飯的性質不同,上述位置可做調整,但大體不要違反禮貌原則即可。否則,無形中得罪了被請者還不知道。葉南掃了一眼自己和邱啟明的座次,發現邱啟明在這些小細節上很注意,他坐在主賓位的左手,而葉南一進門就被請到了次賓位,兩人中間隔著一個正對包廂門的空位,正是留給最重要的人物賀豐年的位子。

    其次,是選擇主辦方的參加人員、也就是作陪人員,以公司商務宴請為例,陪客可以使公司員工,也可以是社會名流,公眾人物或者善於交際的年輕女性,他們參與的目的是為了表達對被請者的尊重或者討論時尚話題,以便活躍氣氛。需要注意的是,作陪人員既不能不愛說話,不會說話,也不要太愛說話,太會說話。前麵那種人很可能因為太悶而起不到談判和公關潤滑劑的效果,或者因言辭不妥而讓賓主尷尬,後麵那種人則很可能蓋過主賓風頭,喧賓奪主,進而衝淡了吃飯的主題性和目的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