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統給我滿級

第九十章 長安學府的收入(3/3)

    隻是新政策一層層傳遞下來,自然有了些偏差,畢竟如何界定一個作品的好壞,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

    而評審團的審核人員對作品的評審漸漸的從值得一試,到至少要有市場,到不能虧太多,最後是盡量保證不虧錢。

    兩年時間,就是評審團這樣的一個變化,長安學府從每年作品數量五千多個銳減到一千出頭。從每年至少有近百次上榜記錄到不足一半。

    一個政策,兩年時間。

    這所從建校就被稱為第一學府的長安學府,差一點就丟了第一學府的名頭。

    對此外界自然是一片嘩然,紛紛找原因出在了哪裏,結果發現近兩年長安學府的財政報告中支出不足往年三成,雖然餘額變高了,但沒有人認可。

    金錢能買來知識?還是能買來人才?

    那一年...

    長安學府的校長被各界集火,說他毀了第一學府,毀了華夏的希望,是校長中的敗類,不走不足以平民憤。

    更有甚者還編了許多奇怪的名頭和歌曲來攻擊長安學府的校長,比如什麽...

    別慌,我給你節約出一個未來來!

    看我吝嗇大法...

    小氣校長,氣走第一。

    麵對外界的群情激湧,這位校長也成了長安學府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迫離職的校長。

    後來因為內疚自責,離職後鬱鬱寡歡,不到五十歲的年紀便去世了,但是這時候...

    誰在乎呢?

    除了他的家人之外,外界沒有人在乎。

    後來長安學府的校長再也沒有人去碰關於評審團的事情了,雖然也許會虧一些錢,但要和未來、人才這些相比,也不是不能夠接受。

    不是說以前那位校長的初心不好,也不是說現在的政策太壞,隻是單純的做事留一些餘地,作為人既然沒法像機器那樣的精準工作,那麽一些可以騰挪的空間就至關重要了。

    當然哪怕現在這種情況,外界依然有人在各種羨慕嫉妒,說長安學府現在上學相當於賺錢,大家都去搞作品來賺錢了,一點沒有第一學府的樣子。

    也有的人酸溜溜說有些學生才多大點,沒進入社會工作呢,就身家過千萬了,又敗壞了年輕一代工作的激情。

    當然這些在長安學府每年近百次上榜的成績麵前,顯得不堪一擊毫無痛癢。

    這一點,陸蕭也在同宿舍的幾位室友身上看出來了,之前幾位室友感歎陸蕭一部電影賺了不少錢,也十分隨意的說了說自己的情況。

    高波:“我技術一般,進學府一學期了,隻接到過兩部短視頻的剪輯,賺了不到三萬塊。”

    常勝:“我也差不多,幾萬塊的樣子,還是徐文厲害。”

    徐文:“我是因為父母也是做這個所以才懂的多一些,賺了十幾萬的樣子。”

    這話說的,陸蕭當時就特麽懵逼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