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原始

第104章 共治水患(2/2)

    來中華城的商隊,目的大同小異,一是搶購糧食,雖然價格是澇災前的三四倍,但人命關天,貴了也要買。再說有能力在現在購買糧食的,來去都是那幾個大型部落。他們買回去,轉手與其他部落交換,可以壓榨出更多的價值;二是希望華曦放寬糧食的門檻,降低糧食的售價和提高售賣的數量。

    澇災不僅反應在交易麵上,就連蠢蠢欲動的艾則孜也不得不將心神放在治理澇災上麵。白狼族裏將全副心力放在治理汛情的人,可不止艾則孜一個,其他幾名各有部落支持的長老,都紛紛將精力從與大長老爭鬥中放到治理汛情上來。每一個人都知道,誰帶領族人戰勝了水神的憤怒,誰的威望就可以再部族裏扶搖直上。到時候,族長之位,也是唾手可得之事。

    “走,咱們去看看白狼族的使者?”華曦站起來,拾起地上的樸刀往身上一放,繼續道:“這酒好喝吧?要是以後糧食多了,有時間的話我可以做出更加醇香的美酒。”

    華勇仿佛沒有聽見一般,仍然舉著酒壺猛喝。看著華勇那副貪婪吞咽的模樣,華曦還真有點兒為那壺果子酒肉疼,忙喊道:“華勇,你給我留著點啊!要不然等我再釀了新的美酒,可就沒你的份兒了!”

    聞言之下,華勇戀戀不舍地把幾乎空掉的酒壺還給我,哈出一口酒氣:“額……族長,咱們現在就回去見那白狼族的使者,看看他們又耍什麽花招!”

    華曦跳上馬背,聽見他這話不由得放聲大笑:“哈哈……你呀你!走……”

    華勇尷尬地幹笑了幾聲,興高采烈地歡呼一聲,利索翻身上馬,大笑著揚起一鞭,戰馬吃痛,長嘶一聲,撒足向南門奔去。華曦自然也不甘示弱,雙腿一夾馬腹,右手一鞭,飛也似地策馬追了過去。

    入得議事廳,華曦方才發現前來晉見自己的不止是白狼族的使者,幾乎每個大中型的部落都派了使者前來。同一時間,這麽多個不同部落的人一起來到中華部落,這事說是巧合真沒人相信。不過,一同前來,卻也未必是壞事。

    在華曦接見了聯盟各部落使者後的第十五天,在亞洲大陸地板塊上,沿海的一個小點,開創了這個時代疏水通渠的先驅。

    中華年曆四年,農曆五月三號,這一天注定是一個永遠記載入史冊的一天。

    中華部族,整個南方聯盟的部族,以及聯盟附近一些小部落聯手抗洪抗澇。按照各部落的實力水平,抽調出一定比率的人手,先行對自己部落進行挖掘水渠,改變一些低窪地區積水的流向,然後共同將大型水渠,或者說是人工河的積水匯入白龍江,再讓無從計算的洪水匯入大海,從而達到抗澇泄洪的目的。

    雖然,各部落都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而聯合到一起,共抗水神的憤怒;雖然,即使是加上整個聯盟覆蓋的區域,也不過百來公裏內;雖然,在行動當中,發生了不少的血腥衝突和人員傷亡…………

    據2010年考古學家發現,原來在大禹治水前,在中國的南部沿海有一群人比大禹更早就懂得采取疏通引流之法。雖然無論從時間上還是規模上,都無法與大禹相比,但值得肯定的是,這群人比大禹的氏族部落更早就懂得製造青銅器,從效率上和效果上都要比大禹好上一些。

    後世也留下許多疑點和爭議。那就是這群南方沿海的野蠻人和大禹,他們治理的水患哪個艱難。有支持大禹,有支持南方蠻人的。什麽南方蠻人治理的不是滔滔的長江、黃河之水,大禹如何如何之類的話題,多不勝數!

    無論爭議如何,南方蠻人祖先這場曆時兩年的治理水患大行動,都被曆史學家,考古學家載入史冊,流芳百世!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