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電神兵

第三百零四章 機關的力量(2/3)

    “好,那我們再接著說說,幾種常見的機關構成方法。”霍天滿意的講了點頭,然後說道:“法自術起,機由心生。在各種機械裝置裏,機關堪稱最要害的部分,它微小而隱秘,卻“牽一發而動全身”,控製著整體的運動趨勢,是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至高體現。當現代人用理性的眼光來打量古人生活中充滿奇思妙想的機關之術時,已不僅在尋找機關本身,還會發現機關背後古人的心思。

    正史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中評說:“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起要雲。”上述種種製作,的確是孔明的手筆,可以大膽地推測,孔明的機械製作術,很可能是繼承了戰國時期墨子和魯班的機關之術,並加以發揮改進,成為令人歎為觀止的古代科技。

    先看連弩,三國演義第一四回,孔明逝世前把這種武器傳給了薑維,書中說“其法長八寸,一弩可十發。”漢晉春秋上也有“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的解釋。由此推斷,這種武器的個頭兒不算小,行軍攜帶也不方便,孔明出祁山北伐時,因路途艱險,沒有用它來裝備部隊,所以沒有用於實戰,直到諸葛亮去世後,才在蜀國批量地生產了一點。由於連弩殺傷力極強,把它作為守城的武器是十分理想的。後來,鍾會率領大軍進攻蜀國的時候,諸葛亮的連弩發揮了巨大作用。奇怪的是,至今流傳下來的卻是一弩一箭的小型弓箭,武侯的十矢弩神秘地消失了。

    木牛流馬在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即孔明六出祁山時才出場的,而三國誌中,則有蜀漢建元九年(公元231年)孔明第四次北伐的糧草“以流馬運”的記載,甚至還涉及到製作方法和尺寸比例。書中說,木牛流馬這種工具“載多而行少”,“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載數十人所食一月之糧,人不大勞,牛不飲食。”正如後人所幻想的那樣,既要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

    諸葛亮是一位機械製造的行家裏手,他的妻子黃氏也是一位發明家,民間傳說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說她發明了一種可以用來推磨的木頭人,隻要開動機關,那木頭人兒就不知疲倦地推起石磨。如果傳說成立,那這個木頭人兒便成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個機器人。然而傳說畢竟隻是傳說,目前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這木頭人存在過,況且,若想要源源不斷地推動石磨這種“重量級”的工具,強大充足的動力是必不可少的,在三國時期,怎可能有方便且充足的動力來源。

    我國古代科技高度發達,機關之術也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期,魯班在從事偉大的營造和工具發明之餘,還發明了一種可以在天上飛翔的“木鳶”,這個飛翔的木質大鳥,應該是飛機的祖先。

    因為戰爭的緣故,中國古代機關術很多用在了軍事上,最為典型的是諸葛亮的八陣圖,許多史籍中都有記載,最為詳盡的還是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中,陸遜誤入八陣圖後“狂風大作,飛沙走石”,落得慘敗。水經注中這樣論定:“八陣既成,自今行師,庶不覆敗矣。”說明這個陣法的確是很厲害的,因為它不僅有通常的軍事要素,而且,似乎還有許多深奧的玄學,分為“生、死、驚、傷、景、開、休、杜”八種陣法,而且能“變化為周天三百六十五”這樣的陣法,在世界戰爭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