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不甘

第一百一十一章(1/3)

    也許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之前,沈何夕還覺得自己不過是喜歡那個廚房,喜歡做飯的感覺,那麽現在她要想的更多,由沈家、由徐家,甚至由俞老師傅的經曆上讓她隱約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麽,把那些人們一代代繼承的東西留下來,記下來,再去告訴別人,也許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此時的沈何夕隻是覺得對這方麵有興趣,她沒有那麽多的雄心壯誌,隻有一個喜歡廚藝的老油子骨子裏的那麽點貪圖安逸和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奮發向上,她的“往前走”一直還控製在自己“能控製”的範圍內,可是一個能被自己“控製”的未來,何嚐不是把自己也限定在了可控的“挑戰”裏?

    說白了她其實還是看不透自己,不知道如果給她自己一個廣闊的平台,她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晨光漸漸明亮,這座城市特有的薄霧輕籠著沈何夕的窗台,小墨跡慢騰騰地追了幾下自己的尾巴,又蹭過旁邊的貓抓柱,費了一會兒力氣爬到貓抓柱的頂上用藍色的眼睛看著與它高度基本平行的人類。

    圓滾滾的小腦袋搭在它自己的爪子上,同樣圓滾滾的大眼睛隨著女孩兒寫字的筆輕輕轉動著。

    又過了一會兒,沈何夕放下手裏的東西開始收拾房間,今天幾個弟弟妹妹要來這裏過周末,明天去首都拍攝“時光廚房”的時候再把他們送回家。

    正好有了這麽多張嘴,想到最近看到的“炮豚”,女孩兒也想自己試試這種做法的可實現性。

    她用的不是乳豬而是鵝。

    一隻不大也不小的肥嫩的鵝,斬頭去爪之後在鵝的頸背部開小口往裏麵吹氣,按照傳統的烤鵝做法還要在腹腔內灌入調味的湯汁,一方麵是為了讓鵝更好的入味,另一方麵也是為了讓湯汁在加熱中煮沸,把鵝內部深入的地方煮熟,節省烹飪時間也能讓鵝的口感變得富有層次。

    沈何夕並不隻是單純地選用了傳統的調料來給鵝入味,她把幾種調料調勻之後塗抹在鵝的內部,然後在裏麵填塞了蘋果丁,用針線把鵝身上所有開了口的地方都縫合起來。。

    抹泥烘烤的做法還缺乏條件,沈何夕站在廚房抱著鵝裏想了想,決定采用克萊德先生教給她的燜烤的方法。

    燜烤的湯汁是她選的是調味後的米粥,選用米粥是因為它和濕泥一樣能祛除掉肉內含有的腥氣。

    當然,這個搭配非常地奇怪,看見一隻生鵝放在涼了的米粥裏,沈何夕自己都差點笑了出來。

    為什麽覺得這隻鵝被自己這樣炮製,連擺出的動作都讓人覺得它真的很無奈呢?

    燜烤到鵝的外在已經基本熟透,女孩兒又拿出整隻鵝,徹底控幹水分,在米粥裏被燜烤出來的鵝皮肉滑膩,少了很多的油香氣也沒有了腥味。

    在幹了的鵝身上塗抹上調料和用來上色的紅曲,再次晾幹之後塗抹一層薄薄的米糊,塗好了米糊女孩兒拎著鵝的脖子,從上往下下油鍋把整隻鵝炸一下,一勺勺的熱油從上到下的潑淋和反複,讓鵝皮變得顏色豔麗、色澤誘人。任由肉質與熱油接觸後的迷人香氣作為主角,來上演一出讓人食指大動的絕佳戲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