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不甘

第六十一章(1/3)

    沈老頭兒追求的是把沈家的菜升華成自然而然的標準——道法自然,順應天時,廚子在烹飪的時候隨心、隨性、隨喜。

    黎老師傅追求的是無論怎樣的食客他都用最適合的一麵去款待,隻要心意不變就不去在意形於外的改變。

    二十年後的俞正味說的是食物之美、美在當下,隻要靜心享受製造美味的過程就足夠了。

    再有現在的正川老人這種時刻要求自己更強的執著,沈何夕不知道他們誰是對的。

    或者說都是對的,就像泰勒夫人說的,每個人都被環境和經曆打磨成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人都能有不同的烹飪態度,這大概也是食物本性的包容性吧,它能讓所有人吃到美味,也允許人們用不同的性格去雕琢它。

    當然,她不會去和眼前這個蛇精病,啊,不,這個一代傳奇去討論這個問題,她隻關心……

    “我們晚餐吃什麽?”

    老人揭開一個盆子的蓋子,裏麵放了一塊有些泛著黃綠色的麵漿。

    “我給你們做、咯吱盒。”正川大師鄭重其事地把咯吱盒三個字念了出來。

    “嗯?華夏的東西。”沈何夕表示自己曾經在京城吃過。

    正川大師拿出幾根洗幹淨的胡蘿卜開始切。

    “我小時候,你的曾祖母總是做給我吃。”

    咯吱盒也被京城之外的人叫做炸煎餅卷,

    綠豆粉、玉米麵、高粱粉、米粉……所有的穀物碾成粉幾乎都可以,調成漿狀之後在爐火上攤成薄薄的煎餅。

    如果想要沒有餡兒的,那隻要在煎餅上撒一點香菜、椒鹽然後下油鍋炸好,如果想要吃有餡兒的,就要在兩層煎餅之間抹勻餡料然後再改刀炸製。

    老人看來早有準備,他甚至讓人給他在沈何夕的灶台上安放了一個鐵板,和食裏麵用來做鐵板燒的那種鐵板。

    一勺麵糊倒在燒熱的鐵板上,木質的小推子一點點地把麵漿推開,白色為主的麵漿接觸到熱熱的鐵板上,幾乎片刻就變成了微黃的煎餅。

    鐵板燒熱之後火候很小,煎餅在上麵慢慢地邊緣都翹了起來——因為麵漿裏加了雞蛋。

    一張煎餅,又一張煎餅,全都圓圓地好像是團圓夜的月亮。

    老人的表情極其的專注,好像他在製作的不是煎餅,而是一個精心嗬護的夢。

    此時正是四五點鍾,外麵的陽光傾灑進了廚房,像是用自己的輝光給這個那些攤好的煎餅著色。

    胡蘿卜、土豆、白菜的根部、一點肉餡兒,還有一把香菜,沒有擦絲,老人一點點的用刀把它們切成細絲細末,和沈家有那麽點炫技的刀工不同,正川老人切的非常的穩,他的速度不快,但是他每一次切下去的動作似乎都帶了那麽點慎重。

    把顏色豐富的餡料攪拌均勻,紅的肉,橙的胡蘿卜,白的的菜根,黃的土豆,綠的香菜,放點鹽、醬油和白胡椒粉攪拌均勻,慢慢地鋪在了已經放涼的煎餅上。

    餡料從碗裏一點點的倒出來,倒幾下,再用筷子推平,餡料要薄一些,鋪好了之後再蓋上一層煎餅,卷成長卷。

    沈老頭兒追求的是把沈家的菜升華成自然而然的標準——道法自然,順應天時,廚子在烹飪的時候隨心、隨性、隨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