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亂起蕭牆

第二十五回 收台灣將軍議用兵 耍刁蠻寵臣觸黴頭(1/3)

    康熙的廷寄詔書半個月後發到了福州。因旨上要施琅與姚啟聖合議,回奏可否用兵,何時用兵最利,施琅奉旨後,便打轎前往總督衙門。

    福建總督府設在福州城東城隍廟。康親王傑書率兵平定耿精忠叛亂,破城時一把大火,將半城民房燒成了一片瓦礫,總督府也化為灰燼,惟有這座破廟幸存下來,做了康親王的行營。廟裏的神像被丘八爺們都推倒了,隻那些殘破的楹朕、警語還能見到幾分昔日的風貌。

    清初提督一職為正二品,比總督低著一級。但施琅這個水師提督是以欽差身份駐防在此,總督姚啟聖早邀了將軍賴塔,率合城文武迎至東門。施琅也不謙讓,即命各官散去,總兵陳蟒、魏明戎裝佩劍立在堂下聆聽,在大堂上開讀聖旨罷,便展了海域圖,與閩省兩位最高軍政長官共謀攻取台灣方略。

    “施公!”聽施琅大致介紹了敵我雙方軍事措置情形之後,姚啟聖撚著胡須,慢吞吞說道,“原定先取澎湖的方略是不錯的。不過那時鄭經尚沒有死。鄭經雖然不及鄭成功文韜武略,憑著他的長公子鄭克蹙善於調停,台灣政局尚屬穩定,所以得步步為營、先打澎湖。如今鄭經病死,鄭克蹙為其弟克所殺,全島兵權,已落入克親信馮錫範之手。劉國軒帶重兵駐守澎湖,實也有點薑維避禍的味道。我軍不如避實就虛,乘北風盛時繞過澎湖,直取台灣本土,一鼓破之。澎湖劉國軒進退維穀,必會不戰而降!”

    姚啟聖今年六十多歲,清臒得像個三家村老學究,卻素以膽大敢為著稱。傑書親王帶兵作戰,大兵們到處燒殺搶掠,竟把二萬多良家婦女擄入軍中。姚啟聖當時隻是個總兵,竟帶了本部人馬戒嚴全城,不管三七二十一,將傑書的亂兵擒斬二百餘名,又親登傑書中軍大帳慷慨陳詞,為民請命,逼傑書下令禁止搶掠,又逼著當地縉紳掏腰包,捐銀二十萬安置難民。因此福建人人稱他“姚青天”,家家供他的長生牌位。

    施琅一言不發聽完了姚啟聖的話,良久方舒展眉頭笑道:“啟聖兄,你的話有道理。若退回去五年,‘三藩’狼煙未息,主上如命我下海打仗,我也要這樣想。現在海內安謐,以傾國之力取台灣,便不宜出此險棋,棄全勝之道。數百裏風滔之險,不是件容易事,萬一台灣本土之戰稍有不利,中間橫著的澎湖便是全軍葬身之地!所以兄弟以為應以不變應萬變,不管鄭克如何,攻下澎湖,台灣便不戰自亂,這是萬全之策。”

    “照你這麽說,最早也得等今年夏秋,等著南風了?”姚啟聖拉長了臉。

    “對。”

    “夏季海戰風險更大!”姚啟聖道,“澎湖一戰不利,台灣內亂消弭,不知又要等到何年何月了。”

    因為康熙前頭旨意,姚啟聖在施琅軍中宣慰軍士,二人相處時日多了,施琅知道這老頭子認理不認人,微微一笑說道:“啟聖兄放心,為將不識天文,不辨風候,敢來打海仗?夏季是季風,有候可占,倒是冬春之風最難逆料。我練水軍五六年,鄭家的兵我也當過,他們那兩下子也還知道。取了澎湖,便扼住了敵軍咽喉,他若仍負隅頑抗,我就派大艦泊台灣港口,重炮轟擊。另出奇兵分襲南路的打狗港和北路文港、海岔堀。鄭克隻幾萬兵,分散數百裏海域島嶼,還要守本土,何難各個擊破!”

    “二位的話完了?”賴塔坐在施琅對麵,一隻手搭在椅背後,連帽子也沒戴;一條發辮順腦後直溜下來,剛遞過的頭和油光光的臉酒壇子似的閃著亮光。他適意地撫了一把剛剛修飾過的八字髭須,嘻嘻一笑說道,“說句不怕得罪你們的話,二位似乎連皇上的聖旨都沒讀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