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亂起蕭牆

第八回 白衣秀士縱談治河 輕薄孝廉借故罵座(1/5)

    靳輔和封誌仁都吃了一驚,回頭看時,燈光燭影裏,一個黑瘦漢子穿一身皂袍,麵帶笑容站著,除了兩隻眼睛虎虎有神,實在沒有什麽出奇之處。久聞大名的陳天一如此其貌不揚,教人如何信得?封誌仁詭譎地眨了眨眼,笑道:“哦……尊駕原來就是心逸老先生的胞弟,久仰久仰!令堂兄明粹公從高要縣升轉之後,轉眼已是三年,他如今在哪裏供職啊?”

    陳潢聽了不禁一怔,隨即開懷大笑道:“先生,你是盤查我的履曆啊!陳心逸是紹興人,與錢塘陳氏隔枝甚遠。家兄陳伯仁,字守中的就是。至於你說的明粹公,我根本不曉得是誰!”靳輔因見封誌仁尷尬臉紅,忙遮掩道:“這是誌仁兄誤記了。天一先生,實不相瞞,我就是靳輔,進京領訓,將受任督河之職。正想求問先生治河之術——如此有緣真是三生有幸,請移步同至驛館一敘如何?”陳潢滿不在乎向封誌仁一笑,三人便回臨洺關驛站去。

    陳潢從河南回黃粱夢已是三天,卻隻不敢到叢塚去,因為他知道阿秀就住在韓家。進去見麵,如何應付這位不知禮法的王女呢?他深悔自己臨行匆忙,將《河防述要》文稿遺在韓家。若不取回,那上頭凝聚著自己十餘年心血勞苦,又割舍不得。躊躇再三,陳潢暫且住進客棧,想慢慢設法取出手稿。今夜因來逛會散悶兒,恰巧遇到了靳輔。

    清茗一盞,點心一盤。在臨洺關驛站正廳,靳輔和陳潢隔幾坐著,封誌仁在一旁相陪。靳輔也不寒暄,一開口便問:“今天子聖明,以治河為首要政務。先生學貫今古,不知何以教我?”

    陳潢很激動,啜著茶,俯仰之間顯得神采照人:“中丞大人,既承下問,陳潢敢不披肝瀝膽直言相告?黃河是當今河道漕運百害之源,要治漕運,非從黃河下手不可,這是老生常談,卻也是至理名言。黃河自古有憂患河之稱,自青海貴德,流經甘陝黃土高原,激流而下,一鬥之中沙居其六。入開封之後地勢平緩,水流緩慢,沙淤河身。豫東、皖北、魯南、蘇北便成為它肆虐之地。自宋朝熙寧年後河道南移,黃淮合流,交匯於清江,一並湧入運河,使運河泥沙沉積、堤壩崩坍,阻塞漕運糧道。之所以造成如此惡果,雖說有自然之理,也實是曆來治河官吏無能,不精水性的緣故。”

    “唔?”靳輔邊聽邊點頭,含笑說道,“願聞其詳。”

    “聽說中丞要把河督府由濟寧移至清江,愚以為大人之見識高過於成龍。”陳潢輕咳一聲,又道,“於成龍雖有治河之誌,卻無治河之術。自康熙元年至今,黃河年年決口,淮水、高良澗決口計三十七處,高家堰決口七處,黃水乘高四潰,衝決千家崗,灌入爛泥潭,又分一股進洪澤湖,居然不再歸海,橫流於宿遷、沭陽、海州、安東和下河七州,運河被塞得嚴嚴實實。於公以大禹治水千年陳法,清沙排淤,耗費千萬民力,可是,汛期一到立即化為烏有。足見他學術不精,慮事不周,不能洞見病根。”

    陳潢說的確是病根所在,靳輔心下不禁有知音之感,連封誌仁這樣的治河老吏,聽了陳潢的剖析,也覺得耳目一新。但靳輔的為難處也在這裏,歎息一聲道:“於公也有他的難處。若從根上慢慢治理,眼前很難符合聖意。直隸就是無事,每年也得漕運四百萬石糧,何況——”他突然想到康熙在白洋澱,微山湖練水軍的事尚屬絕密,便住了口,隻說,“漕運不通不行啊!”“應當邊治漕邊治黃嘛!”陳潢冷冷說道,“於公隻一味開寬河道,這黃河裏的泥沙是人工清得完的?清了又淤,淤了又清,一萬年也治不得!皇上拿掉他的河督,實在是神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