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航1999之大國建工

第十一章 溜槽(2/2)

    他當作小明的麵,按照他的意見做加固工作,也有在他麵前掙個好印象的意思。畢竟這小子還這麽年輕,也不知道是誰家的孩子,萬一是個大腿呢?

    曾軼銘又給老何找到幾處可能漏漿的地方,讓他使用不幹膠帶先封起來。這樣做不僅能防止漏漿,而且成品出來後外部感觀質量也會很好,會如同嬰兒的皮膚一般光滑。

    曾軼銘還發現了一個問題,這基坑模板高度2m多,也就是說混凝土需要澆築這麽厚,那必然會存在一個散熱的問題,究竟是怎麽產生的呢?

    如果是真的是那樣的話,他還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來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這是它內部的水化熱會隨著體積的增大不斷升高,外部溫度則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降低,從而導致外部收縮大於內部收縮,極易產生表麵拉應力,形成表麵裂紋。

    那應該怎麽避免這種事情發生呢?曾軼銘在腦海中快速的尋找著答案。

    你還別說,他腦海中就如同一部建築施工大百科一樣,幾秒鍾之後,他腦海中就有了幾種處理方式,一種是分幾層來澆,第二種是分段來澆,第三種是一次到位。

    第一種很好理解,每層澆築50cm左右,第二種是每段澆築不超過5m。

    這兩種都完全可以讓它充分的利用自然溫差散熱。

    第三種方式被小明直接放棄了,他的料根本就不可能跟得上。

    曾軼銘看了看自己的團隊,搖了搖頭,最終選定了分層分段結合來澆的方案。

    曾軼銘讓老王去告訴老張,準備開盤。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是需要木工和鋼管架工守在現場的,目的是為了爆模後第一時間好校正。

    不多時,耳畔傳來了攪拌機的平穩運行的聲音,小明抬頭望了一眼,泥工班的人已將溜槽接好伸到了基礎模板頂麵。

    圍堰頂上,前麵三個人中兩人推著手推車,旁邊一人扶著放在上麵的震動棒,朝這邊徐徐走來,後麵還跟著幾位獨自推手推車的人,一切準備工作均已就緒。

    幾人走近後,小明才看清楚,感情他們是準備用手推車來接料的,還帶了個小型的發電機,這是震動棒的動力來源。

    隨著溜槽傳來的嘩嘩水聲,小明知道,戰鬥前的最後一道潤槽工作已經啟動,戰鬥即將開始。

    午飯怕是吃不成了,這些工人大叔們都不怕餓,他一個小屁孩怕啥,辦公室裏不還有胖子買的可樂和薯片嘛。

    料想他們或許應該知道給自己帶點吃的吧。

    果然,第一車料被溜槽平穩的放到了基坑中,他們選擇了從遠到近的澆築方式,利用手推車從最遠的地方開始澆,慢慢退到接料處。

    其實澆築過程中,隻要沒有什麽意外發生,這個過程相當枯燥,小明無比懷念起有智能手機的時代,至少不像現在這麽幹等著。

    他現在這樣,像極了守在灶台邊饞嘴的孩子,一雙眼睛幹巴巴得等著他們澆築完成後,自己好回去繼續寫方案。

    趁著這股無聊勁,小明一路走到盡頭處,去看了看料,他最怕的是這麽高泄下來會產生離析現象,如果真發生了,自己好及時的想處理意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