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教師開始

第四二五 新進展(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不過,事情總是要一步一步來的。

    因為克隆的成功率是很低,所以樣本就要足夠多。

    所以,處於發情期的母牛數量就是保證實驗成功的關鍵因素了。

    在技術上,他們最先完成突破的是去除受精卵的細胞核。

    現在,他們已經完成了受精卵的互相換核實驗,並且也已經把胚胎小牛植入到了母牛體內。

    這步動作跟童第周老爺子完成的工作內容就很相似了。

    當然,他們是不可能等小牛們生下來再做下一步動作的。

    他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包括胚胎的!分割都是一個重要方麵。

    胚胎分割其實是個傳統的技術活。

    牛的胚胎在分裂到八倍體的時候做切割是比較合適的,這樣一顆受精卵就可以產生8頭小牛。

    人也是一樣的。

    試管嬰兒就是這麽來的。

    不過,試管嬰兒一般是在一個細胞分裂成4個細胞的時候做的切割,這樣的話,種植失敗一次的話,就還有三次補救的機會。

    試管嬰兒這件事沈光林沒有去做,他們實驗室也沒有醫生,給牛做試管嬰兒他們卻是做了的。

    等實驗室的大部分人都可以輕鬆完成受精卵的細胞核移出之後,沈光林又布置新任務了。

    新的任務也不難,沈光林讓他們移除卵細胞中的細胞核。

    因為沈光林也不確定,當初別人究竟是用的受精卵還是單純的卵細胞。

    好像就是單體卵細胞吧。

    等這一步工作也完成了,下一步工作又開始了。

    沈光林讓他們去摘除母牛體細胞中的細胞核。

    在牛的體細胞中,體積比較大且活性比較好的是輸卵管中的細胞和子宮內的細胞,沈光林讓他們做的就是這一點。

    至於乳腺細胞,當然也在原則的範圍內。

    沈光林依稀記得,似乎是萊陽還是哪裏的農學院,率先完成了國內首例克隆牛的光輝事跡。

    其實,這也是一種窗戶紙。

    真實的曆史上,自從多莉出生以後,各種克隆動物都出來了。

    甚至,華夏有個科研團隊還克隆出了猴子。

    距離人類隻差最後一步了,也不知道有哪個國家的科學家走過去了沒有,反正是不能公開做宣傳的。

    在所有的克隆技術中,他們用到的似乎都是細胞核的移植技術。

    單純的一個體細胞,是培育不成一個完整的個體的,還是要借用卵細胞內的特殊營養物質才行。

    很快,這幫牲口取體細胞的技能也嫻熟了,也是時候培育小牛了。

    還好,沈光林的生物基地裏的牛還是幾頭的,即使數量不夠的話也可以再買嘛,咱不差那點錢。

    聽到沈光林讓他們把牛的體細胞核移植到牛的受精卵中時,大家都明白了這項技術的先進性。

    這可是一個開創性的工作,別人都沒完成過的,沈光林卻率先想到了。

    大家很是振奮,投入更多的激情去工作了。

    很快,基地的母牛不夠用了。

    有個詞叫做殺雞取卵,在沈光林實驗室這裏,他們幹的事卻是殺牛取卵。

    當然,取卵不是目的,他們的目的還是摘取牛的體細胞。

    這樣看來,還是乳腺細胞更容易獲取。

    很快,培養器皿中就有十幾二十個換了細胞核的胚胎了。

    全部來自同一頭牛,也是時候把種子種植下去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