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教師開始

第三零六章 風起(1/3)

    沈光林不是沒有受到過誘惑,也不是他的個人操守真的有多好。

    他又不是柳下惠,他隻是膽子小而已,惜命。

    年少多金,事業有成,他要是放開了玩,真的會刹不住車的。

    肯定比朱公子還要瘋狂。

    什麽二環十三郎,什麽攜二**飆車法拉利,這些都是浮雲。

    沈光林可並沒想這麽快自己的人生就迎來全劇終。

    他還要慢慢的培養自己的逼格,形成自己的地位,去做一位學閥呢。

    現在不說別的,起碼他在京大,在五道口技校,在津門楠開,還是有了一些擁躉。

    這是別人信服他,崇拜他。

    不是因為他有錢,也不是因為他長得好看,而是因為他科研實力強大。

    這種崇拜最是牢不可破。

    這就是地位,這就是影響力。

    沈光林在津門並沒有待的太久,他又要回京城了,因為他終於要畢業了。

    時間來到了1983年的5月27日,這一天在華夏教育史上也是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

    因為,今天是首批博士生領取畢業證的時刻。

    全國首批畢業的博士一共隻有18位,沈光林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其中最耀眼的那一位。

    他雖然還沒有博士畢業,但是已經拿到教授職稱了,更是全國獨一份。

    其實,京城大學和五道口技校並不是博士學位的首批試點,沈光林是經過特批才加入這個行列的。

    現在看來,他大約已經不需要這張博士畢業證書來證明自己了。

    現在,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對外介紹他是沈教授,沒有一個人表示懷疑。

    不過,隻要模糊了畢業年限,拿個博生學位也是好的,起碼有證了嘛。

    個人履曆也更好看一些,學校頒發給他的是兩個證書,沈光林現在已經是京城大學的碩博連讀畢業生了,標準的國子監嫡係。

    至於他沈某人本科在哪裏讀的,這個事情不好安排,暫且擱置吧。易宗天教授不也是沒有讀大學而直接上的研究生嗎。

    這次畢業儀式國家還是非常重視的,這也是表明科學的春天真的到來了。

    但是,真要查看這一屆博士生分布的時候就會發現,分布很不平均。在這個時候,就能看出誰是親兒子誰是幹兒子了。

    全國一共18個博士學位,科學院和科技大學占據了其中的12人,其他學校分享剩下的6個名額。

    沈光林想起了南北朝時期謝靈運的一句話: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

    現在就是科學院獨占了8鬥,複旦大學占了一鬥,其他學校包括沈光林在內共分一鬥。

    所以,那一千萬的科研資金,他和京城大學爭不過人家,一點都不冤。

    人家是專業科研機構,你們是專職教學機構,不一樣的。

    直到後來,大家發現,擁有年輕人的教學機構反而更容易出科研成果,這才明白,科學家的黃金年齡就是青年期,一旦他們開始想著提高地位了,學術生涯也就要結束了。

    沈光林是提前一天趕回的京城,就是為了和其他人一起領這個畢業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