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教師開始

第三零六章 無心插柳(1/3)

    紐約還是很好玩的。

    沈光林帶著女伴出來的,自然就沒有去那些跳舞熱了就喜歡脫衣服的場所,他隻是帶她到中央公園看看鳥,到百老匯看看演出,或者去博物館看看華夏留下來瑰寶。

    說來就可氣,紐約5號大道上的82號大街有一家著名的博物館,叫做大都會博物館,這裏和花旗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遙遙相對,卻收藏了非常多的華夏古董。

    李蓉和沈光林在這裏開了眼界,長了見識,卻心情格外的沉重。

    戰國編鍾,北魏陶俑,東周銅劍,西漢玉蝶,各種文物讓人目不暇接。

    而在所有的文物當中,最有名的一件當屬北魏孝文皇帝禮佛圖,石板雕刻,充滿了曆史的味道。

    更加過分的是,這些東西來源還是可考的,每一件東西都經得起考證,經不起考證的他們不是沒有,隻是沒有擺出來而已。

    國內有兩波文物遺失的高潮,第一波是在民國期間,第二波是在七八十年代。

    沒錯,就是現在這個年代。

    這個年代,國內並沒有很好的去保護文物,因此還是有很多珍貴文物在不斷的流出。

    比如,紐約古董商人安思遠有一句名言,叫做“我全買。”

    他每次到華夏,口頭禪就是“我全買!”。

    通常,他一下子就會買走幾十件,幾百件作品,不問價格,不數數量,隻要你賣,他就買。

    他買走的字畫文物中,不乏齊白石、傅抱石、徐悲鴻、張大千、潘天壽等人的佳作。

    即使這樣,在華夏,他還留下了人傻錢多的“美名”,每到一個地方,還會受到熱烈歡迎。

    沈光林這些年拚命的收購收藏文物,但也隻起到了抬高物價的作用,並沒有能夠阻止文玩字畫外流。

    國家確實有規定,清代以前的文物不得出售,也不得出國,但是真的就沒出去嗎,沈光林花錢,各個時代的古董都能買到,而且還是友誼商店出售的。

    即使是千禧年以後,也經常會出現文物流失的新聞見諸報端。

    哎,家國情懷最要人命。

    沈光林來到這個時代,背負的使命真的太多了,他就是一個拆遷戶富二代而已,見識有限,也隻能走一步算一步。

    不過,沈光林還是決定,回去之後一定要加大力度去收藏古董,不是為了賺錢等升值,就是為了能夠把它們留在國內。

    現在是遊玩的時刻,不想這些了。

    咱還是去研究一下昨天沒看完的那部電影吧,關於雙胞胎的,花旗國的人怎麽也有這麽窮的,參加派對都不穿衣服,就是為了顯擺嗎,大又怎麽了,大而不強。

    為了讓大家放心的花錢,同時又不用欠著沈老師人情,沈光林把往返程的機票錢都給報銷了,說是哥倫比亞大學報銷的。

    還別說,有些東西還真的可以報,比如沈光林的機票,比如李蓉的機票。

    但是,一口氣報銷16個人,有點太過分了吧,咱還是要點臉麵的。

    不過,能夠把住酒店的費用給報銷掉也算不錯了,對於國內的眾人來講,這也是很大的一筆錢了,雖然沈光林說了不用大家操心,但畢竟心裏還是放不下,現在確定能夠報銷,那再好不過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