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教師開始

第二六四章 項目開啟(1/2)

    《論語·衛靈公》說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孫子兵法》說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知己知彼,這就是沈光林當前要做的工作。

    對方的條件和優勢暫且不去提,己方的條件和優勢還是要提前了解清楚的。

    不打聽清楚了自己這方擁有的條件,盲目應戰是不可取的。

    而要進行科研競賽,科研經費就是排第一位的。

    沒錢,一切免談。

    沒錢,把妹都把不到質量好的,自身技術好都沒有用。

    有句話怎麽說來著:舔狗十年一場空,一輛豪車做老公。

    因此,租一輛勞斯萊斯,可以讓你累到腎衰竭。

    錢的問題曼斯坦因來想辦法。

    曼斯坦因是西德本土生產的高端學者,他知道的很清楚該怎麽去操作這一切。

    因此,想獲得科研經費,一點都不難。

    西德的科研經費來源分為三塊:第一,國家發布科研任務,你去領取;第二,你自己有研究課題,向國家申請資金;第三,找企業合作。

    這三點曼斯坦因都能輕易的滿足硬性條件,因此他才會說,錢沒有問題,一切不設上限。

    如果連這點能力都沒有,沈光林也不會找他合作了,轉身回國自己玩去,反正他不缺合作對象。

    不過,德國的研究經費雖然容易獲得,但是使用起來需要非常規範。

    研究者不可以使用科研經費用於人員開支工資福利等與研究無關的事項。

    而且,他們對這一切卡的很死,對經費的去向查的也很嚴。

    因此,像沈光林這樣的學者在德國做研究,如果不是學校的在編人員,那還是有點難受的。

    日常花費的錢都不知道從哪裏出。

    為了混個成就,沈光林還是做了妥協:他的人,日常開支由他自己出。

    就借用京城大學的名義,兩所學校平等合作,科研成果也是兩家共享。

    具體到人那就是沈光林和曼斯坦因一人一半,榮譽對半分。

    大家對這個安排都很滿意。

    沈光林看中的就是德國良好的科研條件和曼斯坦因的科研能力;

    曼斯坦因看中的就是沈光林良好的科研視野和科研能力。

    其實,他並不知道,沈光林的科研能力是要打問號的,他就會摸魚,不會做科研,而且想一出是一出。

    在德國做研究就是這樣刻板,錢容易拿,但是不容易花。

    國內的研究剛好是反過來的,錢不容易拿,但是容易花。

    而且,整個使用的過程也缺乏監督,隻要申請到了錢,那就是自己的,可以隨便使用。

    科研競賽的第二個必要條件是人。

    沈光林是研究物理的,曼斯坦因是研究生物物理的,他們還缺乏研究化學的助手,也缺乏研究生物的助手。

    還好這一切不難解決,柏林自由大學也是全球知名的大學,實驗狗並不難找,沈光林也準備把吳曉雲叫過來支援一段時間。

    學術交流麽,對誰都有好處的。

    學術是不分國界的,除非她不願意來。

    她怎麽可能不願意來嘛,不但她要來,張成也要過來,這位禿頭數學家也能有很好的用處。

    看樣子,還是要準備錢財啊,全國巡演還是要繼續舉辦下去,不然一夥人都得喝西北風。

    人才的問題很輕易的就這樣解決了,剩下就是實驗的硬件條件如何以及選擇課題方向了。

    實驗條件這個話題又回歸到科研經費上了,這點不用詳細考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