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教師開始

第一四七章 盜賊(1/2)

    寫論文是一件很枯燥和無聊的事情。

    由於這是沈光林他自己的項目,而且還是沒有先例的開創性論文,寫起來更加困難。

    反正時間也不急迫,沈光林也是在跟著李蓉上課的間隙寫一寫,算是換一換腦子。

    進入到12月,隨著1980冬天的第一場雪,天氣變得更冷了。

    沈光林原本不是個怕冷的人,這時候也不得不縮著脖子,雙手互插在衣袖裏,努力保持一點溫度。

    現在去上課就是受罪,一邊講課一邊還得跺著腳。

    教室裏有那麽多人,按說是不冷的,但是,備不住漏風啊。

    這種傳統的小玻璃窗采光還行,但是不抗凍,木窗格變形之後的縫隙裏瘋狂漏風,而且單層玻璃的隔熱性極差。

    也不知道這些孩子們是怎麽挨過這一個個冬天的。

    還是實驗室的條件好,暖氣月足,用一點點煤炭就可以讓所有人都感受到溫暖,而且還有熱水用。

    別人怎麽樣沈光林管不著,他上課的班級,會提前讓人準備一個蜂窩煤爐子。

    上麵放上水壺,大家還可以喝點開水,這也算學生福利了。

    費用並不多。

    這個學期沒有教英語了,沈光林上課的教室也就三個而已,這個錢他個人掏了。

    燒蜂窩煤取暖是非常節約的,一天一隻爐子大約需要5個煤球,一個煤球隻要5分錢,一天的總支出也隻有7毛五,一個月下來也就二十幾塊錢。

    沈光林直接給每個班拿出100塊,多的錢算班費,可以買點紅薯饅頭之類的給同學們加餐。

    不過,這也引發了他的課堂備受歡迎,去別的課堂就得忍饑受凍。

    自己上課的教室裏是暖和了,但是人大的教室還是一樣的冰冷。

    沈光林有時候陪著李蓉去上課,當聽到一些類似經濟政治類型的課程時會忍不住的困。但是現在,天氣太冷,連睡覺都不順暢了。

    人大的教室破爛程度比京大尤甚。

    男生取暖基本靠抖。

    女生有點別的辦法,用那種帶橡皮塞子的玻璃瓶裝一瓶熱水,用來暖肚子。

    那種瓶子很奇怪,賣牛奶用的是它,打針輸液用的似乎也是它。

    把它揣在懷裏,坐在那裏感覺每位女同學都是孕婦。

    李蓉的待遇要好一些,她有傳統的熱水袋。

    就是那種類似橡膠材質的一種扁平口袋,袋口是一個可以旋轉的塞子,這個用的可以久一點,不過,放在懷裏更加像孕婦了。

    沈光林決定給她做一個現代化的熱水袋,充電就能加熱的那種。

    其實成份很簡單,由水、鐵粉和鐵氧體組成,充電插頭那裏放一個發熱電阻,加上一些電路裝置。

    充電五分鍾,保溫5小時。

    就在大家想著各種禦寒辦法的時候,那個帶孩子的可憐女人哭著找到學校來了。

    賴紅梅又出事了。

    “服裝西施”江振華有了正經工作,而且也有了不少存款,已經不怎麽去擺攤了。

    不去擺攤的原因最主要還是因為天太冷了,在外麵幾個小時真的遭受不住。

    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工作真的很忙。

    現在實驗室有十幾個人了,所有人的吃喝拉撒都是她在管,雖然大財務都是趙姐做的,但是出納是她。

    需要買的東西就得立刻到位,也是實在沒有時間再去擺攤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