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途

一百八十七 伏擊之王(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就在曹操率河北的唐軍席卷梁國之際,楚軍與秦軍在黃河南岸的對抗也漸趨激烈。

    項燕率十萬楚軍抵達魯陽後與鬥伯比父子合兵一處,向西直逼伊闕,與白起率領的秦軍發生了幾次規模戰役,互有勝負。

    範增作為項燕的好友,以客卿的身份隨軍參謀,一路上多次建議項燕吸取唐昧輕敵冒進的教訓,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向前推進。

    項燕的性格本來就謹慎,有範增每日在耳邊提醒,自然更加慎重。

    楚軍每向西推進三十裏就會安營紮寨,把周圍徹底搜素一番之後再行進軍,以免中了秦軍的埋伏。

    白起見項燕用兵穩重,便帶了王賁、司馬錯、章邯等部將爬上龍門山最高峰向東眺望,但見楚軍大營森嚴壁壘,綿延逶迤,東西長達三十餘裏,聲勢浩大。

    年方二十七歲的王賁是秦國年輕將領中的佼佼者,深受白起賞識,此刻看了楚軍大營後向白起拱手提議:“武安君,項燕用兵穩重,非唐昧可比。我軍再繼續死守伊闕山穀怕是也不會有太大的收獲,到最後隻能與楚軍正麵決戰。

    依末將看,不如留下幾萬人馬在此多豎旗幟,虛張聲勢,拖住項燕大軍。而武安君你卻率主力大軍悄悄北上,自穀城抄截項梁軍團後路,再把項梁軍團圍困在弘農境內。”

    白起聞言撫須大笑:“哈哈……本將亦有此意,想不到竟被賢侄猜到了,真是後生可畏,賢侄將來的成就必然不在本將之下。”

    白起當機立斷,留下王賁、司馬錯率領五萬兵馬繼續扼守伊闕山穀,並豎起大量的旌旗迷惑楚軍,讓項燕以為秦軍主力依舊在死守伊闕山穀。

    而白起則帶著章邯、樊於期、王敖等人率領十二萬兵馬翻越並不陡峭的香山西部,一口氣向北走了一百餘裏,踏上了由穀城通往弘農的道路。

    楚軍自魯陽一路向西,走了兩百餘裏,一直逼近到伊闕山穀,依舊不見秦軍有所動作。

    這讓作為偏師的周瑜心生疑惑,這日晌午策馬前來楚軍大營拜見項燕,開門見山的道明來意:“上將軍,大楚的軍隊已經逼近伊闕山穀,白起卻一直在山穀中按兵不動,不能不讓人心生疑惑。”

    項燕撫須道:“確實有些詭異,這不符合白起的作風,秦軍兵力比我們並沒有少太多,為何白起一直遲遲沒有動作?”

    “我看分明是白起全殲唐昧之後嚐到了甜頭,打算繼續利用伊闕的山穀守株待兔。”

    鬥伯比並沒有把周瑜的建議放在眼裏,“若是我軍還在魯陽,不定白起會耍陰謀詭計,而現在我軍已經堵死了伊闕山穀的出路,他白起還能飛出來不成?”

    範增撫須道:“鬥伯比將軍有些瞧白起了,他既然被稱為秦國第一將,想來絕不是庸碌之輩。秦軍一直在山穀中按兵不動,莫不是把目標瞄準了項梁將軍?”

    鬥伯比反問道:“伊闕山穀東西綿延三百餘裏,秦軍一直走到黽池才能走出這條山穀,白起又如何去對付項梁將軍?”

    項燕蹙眉道:“老夫始終認為項梁軍團挺進的過深,孤軍深入可是兵家大忌。若有走出伊闕山穀的路,隻怕項梁軍團將會陷入困境。”

    楚軍上下對於伊闕的地形並不熟悉,項燕當即挑選了數十名斥候喬裝成樵夫連夜登山,探查下有無走出伊闕山穀的路?

    周瑜建議道:“山路陡峭,斥候至少三四才能歸來。不如派遣一支兵馬進入穀中向秦軍發起進攻,秦軍主力是否還在,一試便知。”

    “公瑾所言極是,那就先讓昭陽將軍入穀試探一番。”

    項燕從周瑜所言,命部將昭陽、韓毅率五萬兵馬進入伊闕山穀,試探一番秦軍的虛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