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崛起之路秦書凱王娟

第2592章貓膩(3/3)

    此人觀點的精華是,掙足夠的錢後,去過自己最想要的日子,而不是整天糾結在對政府的諸多不滿或者是希望中,這樣才不枉費自己來世上一回。

    由於受到此人觀念的影響,秦忠河那一陣子整天在琢磨掙錢的事情,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很快惦記上了手裏分管的巨額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資金。

    起初,秦忠河夥同勞動局的會計拿出一部分錢來投資在股票上,結果那一年正是股票市場最低穀時期,炒股行動,慘敗而歸,賠了不少錢,為了能讓賬麵上平衡起來,身為國家幹部的秦忠河竟然動起了放高利貸的心思。

    在勞動局當副局長的那段時間,就憑著拿公共賬戶上的錢放高利貸,秦忠河不僅填平了在股票市場上的損失,還夥同其他幾個同行小賺了一筆。

    後來,因為職務調整的緣故,秦忠河離開了勞動局,但是勞動局的其他相關領導發覺了其中的好處後,一直在幹著同樣的事情,董大苟畢竟是混黑道的,有些時候,勞動局的領導因為追債的事情,會求到混黑道的董大苟頭上來,董大苟一次次的幫忙後,跟這幫人混的透熟,對其中情況摸的一清二楚。

    眼下,要是真想要抓住秦忠河的把柄,隻要把當初執行秦忠河指示的小會計叫過來吃頓飯,趁著輕鬆吹牛的功夫,引誘他把當初秦忠河利用公款放高利貸和炒股的事情全都說出來,一切就大功告成了。

    徐大忠聽了這話,感覺董大苟說的話還有些道理,於是囑咐說,行了,這件事情就交給你去辦,最好這兩天就把事情給辦了。

    董大苟幫自己的哥哥辦事,自然是不遺餘力,很快就把想要的證據全部搞定。

    常常在報紙上看到有專家呼籲,政府賬目上有巨額的住房公積金存款,養老金存款,醫療保險存款,這些錢一旦不流動的話,就產生不了任何價值,隻會隨著貨幣的貶值而失去原先的價值。

    而實際情況是什麽呢?在縣裏也好,市裏也好,當財政上遇到困難的時候,領導什麽樣的錢不敢用呢?曾經有個縣裏的縣委組織部,就曾經動用老黨員們的經費以解“燃眉之急”,所以說,有些**根本不需要最高領導層的擔心,底下人早已自學成才了。

    這幫幹部,連黨費都敢私自挪動,還有什麽錢是他們不敢動用的呢?

    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情況要好些,到了一些小城鎮,住房公積金想要拿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房管局是不太願意把錢給老百姓的,盡管老百姓買房的時候,可能需要錢,但是房管局的領導心裏最清楚,他們的住房公積金都用到哪裏去了,於是乎,在拿錢的時候,甚至還要找人幫忙打招呼才行,這明明是自己的錢,拿到卻還要費盡周折,稍稍有點常識的人,也該想明白,這裏頭必定有貓膩。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