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崛起之路秦書凱王娟

第2527章九龍杯(3/3)

    “九龍杯”的杯身上鐫有9條繚繞於雲山霧海間的金龍,動作有別,神采各異。其中最大的一條將一半軀體伸於杯內,口含金珠,鱗光耀目。斟酒入杯,隻見金珠在龍口中閃閃滾動。

    據記載,1958年“大躍進”時,景德鎮有一位古瓷專家經過無數次的試驗,成功燒製出一件接近於汝窯瓷器的珍品。因為他在“大鳴大放”時有過一些“有問題”的言論,被視為異己分子,所以他的成果並未引起當地的重視。但是,上海有人聽到消息後卻大感興趣,上海市委交際處經請示有關領導同意,火速趕往江西,直接向這位專家定製了一套36隻“九龍杯”。“九龍杯”剛剛交貨,專家就在一次車禍中不幸喪生。因此,這套“九龍杯”可謂舉世無雙、獨一無二。

    這套珍貴的寶貝,曾經丟失過。那是1971年3月,中國外交部和上海革命委員會外事部門成員,迎接的貴客是羅馬尼亞共產黨總書記、國務委員會主席齊奧塞斯庫即將訪華的一個先行組,總計有27人。衡山俱樂部作為中方歡迎齊奧塞斯庫的首次宴會場所,成為工作小組需要了解的第一個地點。當晚7點,羅馬尼亞的27名賓客在此品嚐了他們稱之為“有生以來所吃到的世界上最美味的菜肴”的一頓豐盛宴席。不料,正是由於這次安排,結果竟出了一樁意想不到的事情——一隻珍貴的九龍杯丟失了。

    當即,衡山俱樂部總值班和主持俱樂部日常工作的革委會副主任對店內所有的人員進行了一番嚴密的查尋,但追查蹤跡仍一無所獲。

    第二天,俱樂部接到緊急通知:周恩來光臨衡山俱樂部。

    總理詳細地了解情況,指示從當時記者的電視錄相中查看九龍杯的下落。經過仔細濾看,終於顯示出了九龍杯的下落。原來一位外賓一開始就對九龍杯顯示出濃厚的興趣,他手捧九龍杯翻來覆去地欣賞,在連喝了幾杯酒後趁人不備,飛快地將九龍杯放進了提包。

    此人名叫皮羅涅斯庫,34歲,係羅馬尼亞外交部的一名文化秘書。

    總理當即作出指示,九龍杯是國家寶貴財產,必須設法收回來,不過要有禮貌,不能傷國際友人的感情。而有關人員拿不出一個好的方案。總理一行參觀完畢返回俱樂部後,總理詢問道:“今晚,羅馬尼亞貴賓有何活動安排?”革委會副主任答道:“還沒有安排”。“那好”總理麵露喜色地說:“今晚組織越南的同誌觀賞雜技節目,我們可以邀請他們一起去觀看,九龍杯在那位同誌眼裏既然顯得十分珍貴,他就定會放在隨身的包裏,寸步不離,我們也正好借機行事,取回九龍杯。”當下,總理就詳細布置了方案,並且對上海雜技團做了交待。

    晚上八點,專為越南勞動黨代表團安排的雜技開始了,周恩來陪同黎筍等越南勞動代表團領導人坐在第一排正中,後麵第三、四排坐著羅馬尼亞外賓,事前,周恩來已接見了他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