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崛起之路秦書凱王娟

第2472章手中有貨(3/3)

    除了急盤之外,我國古玉的第二種盤功是緩盤。所謂緩盤,就是時常把佩玉係在腰間,借人氣來養。緩盤必須有耐性,不能急躁,這是古人修身養性的一種方法。通常緩盤要兩到三年後古玉的色沁才能微顯,若佩戴十多年,便可使古玉複原。

    不過,據玩玉專家告訴的經驗,秦漢時期的古玉,佩係於腰間十多年,可以複原。夏商周三代的古玉就不能了,必須佩係更久,以五倍,六倍的時間才行,亦即六十多年,始易複原。有些戰國時代出土的也要緩盤二十年。故古人說,上佳寶玉可通靈,宜終生佩帶。

    不論急盤和緩盤,總之一條,古玉入土年份愈久,愈難盤出原色原質,原因就是受地氣愈久愈多,便愈深入玉骨,精光要慢慢才露出。過於急功近利的人,不宜學玩古玉。盤玉可訓練修養與耐力,因為盤玉這門功夫,欲速則不達。

    還有一種,就是第三種,為意盤法,這是許多愛好玉石之人的喜愛方法,因為最多直接接觸,以示珍惜與愛意。古代文人雅士,亦愛此法,此法可與緩盤法互相配合。意盤法就是用手把玩,珍之重之。古人所謂‘時時摩挲,意想玉之美德,足以化我之氣質,善我之性情,使我一生純正而無私欲之蒙蔽,至誠所感,金石為開,而玉自能複原’。這種方法猶如寫畫的意筆,人多不解,必須有佛祖麵壁的毅力和工夫,真正能夠做到的人就少了。”

    李成華歎息著搖頭:“這是一種水滴石穿的功夫,常人的確難以做到。”

    常文怡老師微微一笑,“玉石價值在於它這種無形的人文價值,史料價值,一塊古玉可以佐證那個時代的政治、經濟、風土人情、文化發展和科技水平,有些古人終身玩玉到了癡纏的地步,就是我們常說的變態、偏執了。有一種玉最為珍貴,就是玉表沁出血色,這是人的經血與玉融和到了一起,達到了人玉合一的地步,傳說中的楊玉環那塊佩玉就是如此,”他笑笑,“但也是隻聽說而已,誰都沒見過楊玉環那塊玉佩。黃金有價玉無價,真正是指的這種古玉……”

    秦書凱心裏震撼不已,按常文怡老師的說法,自己藏起來的玉佩豈不是價值連城?

    他心裏琢磨著,自己回去後得好好看看,若是稀世珍寶就在身邊,卻還要滿世界的找寶貝,豈不是笑話。

    一抬頭,發現李成華的眼睛餘光剛剛從自己臉上掃過,那眼裏顯然是有內容的,莫不是李成華聽了常文怡的話,心裏有些舍不得把這塊玉送出去了?

    秦書凱無暇猜測李成華的心思,從常文怡的家裏出來後,兩人匆匆跟牛大茂告別,一道上了車。

    車門關緊後,秦書凱話裏有話的說,李局長要是感覺用這玉送人有些不值得,現在改主意還來得及,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隻要手裏有貨,不怕辦不成事情。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