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崛起之路秦書凱王娟

第2136章鑒賞(3/3)

    秦書凱慢悠悠說道,鄭板橋這個人被後人譽為“詩、書、畫”三絕的全才畫家。他的詩有杜甫的遺風,關心民間疾苦,重在表現社會現實,其書法融黃庭堅、蘇東坡之體,摻篆隸楷行諸體並雜以蘭竹筆畫入書,大小參差,亂石鋪街,標新立異,既有峻峭縱橫之雄,又有瀟灑秀麗之韻,人稱“六分半書”。

    秦書凱這番話一出口,立馬有幾分行家的問道,連書協主席都頻頻點頭說,不錯,的確是有這個說法,看來秦縣長年紀雖輕,對這個方麵還是很有研究啊,繼續說下去。

    秦書凱見常崇德和書法協會主席都睜著眼睛滴溜溜的看著自己,心裏不由稍稍有些得意,這些從牛大茂老丈人嘴裏出來的話,現在倒是讓他可以當著常崇德副省長的麵炫耀一把了。

    秦書凱繼續說,在鄭板橋去世後,造假者頗眾,近年海內外上拍鄭板橋書畫共計747件,已成交441件,成交率60%,總成交額高達1.57億元,其中超百萬元以上的三四十件之多。

    2006年6月北京某公司春拍上一幅《幽壑蘭泉圖》鏡心竟以836萬元高價拍出,兩位國內知名專家將其跋為“真跡”,但此件高價成交的拍品卻是不折不扣的拙劣贗品。

    其實,板橋的書法有著深厚的傳統功力,他的“六分半書”獨創自家之體,大小、長短、正斜、方圓、肥瘦、疏密都處理得十分自然,造假者之臨仿每每失於狂怪造作。尤其對其書法多加研究,畢竟融篆隸楷行於一體,處處透著“蘭筆竹韻”的“板橋體”絕不是造假者輕易臨仿的。

    秦書凱伸手指了一下桌上的字畫說,這幅畫看上去印章發黑,正是確定鄭板橋字畫是否是真跡的依據之一,幾乎所有揚州造的印章都呈淺紅色或淡紅色的,沒有發黑的,而鄭板橋所用的印泥中添加了動物血,所以印章才會發黑。

    秦書凱伸手一指畫上的一行詩句介紹說,鄭板橋有一個專門給他代筆作畫的侄子,此人在繪畫水平上能夠達到鄭板橋的高度,但他的書法與鄭板橋有差異,鄭的書法是六分半體,他的則有些誇張過度,超出了實際。

    “六分半體”的特點是,字裏既有峻峭縱橫之雄,又有瀟灑秀麗之韻,請懂行的這位領導過來看一下,這幅字畫裏頭的字不管是從哪個角度講,都透出一股說不出的瀟灑秀麗,是不是?

    書協主席湊過來仔細瞧了一眼說,的確有道理,這樣的字並不是一般人能模仿出來的。

    秦書凱又伸手輕輕的觸碰了一下畫卷的紙張繼續介紹說,兩位領導,一般畫家在用紙上大都是很講究的,但是,鄭板橋在作畫時則比較隨便,有時甚至很差。二百多年之後的今天,他很多畫作的紙多呈鉛灰色或者是赭黃色,斷痕明顯,所以這幅畫盡管看上去有些破爛不堪的,卻正是說明有可能是鄭板橋的真跡。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